kuoj1219 發表於 2009-7-25 15:48:21

《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與文人不懂的忍和斂

《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與文人不懂的忍和斂此文是小弟的功課,希望各大大評賞劣文,讓小弟能有所增益

《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與文人不懂的忍和斂
人生的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定律,能無慚一生而終可算是人生最美好的終結。可是一群中國文人卻有與別及不同的遭遇,最後換來悲慘結局。李國文先生在《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深入分析傳統文人的死亡因果,道出新鮮不凡的創見,使一個個文人躍然紙上,為死寂的歷史添上活潑的神采。

李國文先生道:「活着,才是人生的全部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杜伽爾說:「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但歷代文人卻不明如此簡單的道理,總是沉不住氣又不懂內斂之道。

《說文解字》中有「忍?能也」及「斂?收也」,可見斂是─種控制如何掩旗息鼓,避重就輕的枝巧,忍則可稱忍受誘惑及忍耐的能力。

「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此話說罷,方孝孺就成了史上唯一被抄十族的文人。方孝孺是一個該做學問的讀書人,不是使權謀的政治家,但他卻成了個滿腦子迂腐思想的政治人。靖難之變後,建文帝自焚,燕王登位,方孝孺不但不肯改仕新朝,而且氣得朱棣非殺他不可。方孝孺腦裹的儒家忠君思想促使他為帝犧牲,但試想為政權爭奪失敗者而死值得嗎?如果他能沉住氣,聰明一點,轉換思路,扶助朱棣重建社稷不是也能建功立業嗎?

優秀的詩文能成為詩人揚名天下的名作,但死也能成為文人名留後世的方法。解縉除了其天資聞名天下,他瘋狂挑戰當權者的自殺行為也令人驚嘆不已,皆因他恃才傲物,總要顯出自己超凡的才幹,而痛陳在位者的不是,甚至毫不諱言地─語道出執政者的要害作為突出自己的行為。結果賭上腦袋,一命嗚呼。解縉這個自負其才,不懂內斂的官場賭命客如果安分守己,規規矩矩,就可繼續當他的首輔。與靖難總參謀道衍不同,道衍清心寡慾成了和尚,出山助燕王朱棣成就帝業,變成了朱棣的諸葛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後也激流勇退,金盆洗手。為甚麼呢?道衍成了明代權臣少有善終的例外,全因他─生不敢越位,深明內斂的重要性。解縉這種不能自制的狂生難怪成為犧牲品。

狂狷──真文人常有的性格,雖然不會直接致命,但是也能成梟首棄市的原因。清代金人瑞無視千百年來儒家經典,認為歷代只有七本書能表達作者的才情,這狂妄自大的傢伙難免不受歡迎,他還改名金聖歎,即聖人也望而歎惜。金聖歎如果一輩子只評他所謂的七本才子書,可能可以呆在蘇州道過一生,可他按捺不住要表現自己,走了去哭廟,即大倒其楣,人頭落地。其實哭廟與他了無關係,掉了腦袋是因他忍不住表現自己,簡單說就是自取滅亡。

李國文先生所謂「活着,才是一切。」,人要學會忍和斂才可在世界大舞台上佔一席位,否則會像那些狂生般倒在血泊,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學會忍和斂也是成功的第一步,看德川幕府的建立人德川家康及反敗為勝的越王勾踐如何以超凡的忍和斂創下神話,他們不僅安然渡過人生的低谷,而且達到時代的最高點,足以傲視天下,成一時之英傑。由此可見,忍和斂是成功的關鍵。

rayray625 發表於 2011-11-8 00:50:20

謝謝大大的分享啊!

wjackson 發表於 2011-11-8 00:54:26

天啊.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與文人不懂的忍和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