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j1219 發表於 2009-8-3 19:18:59

且從青史看紅顏(下)

紅顏是禍水
女子既然受到壓抑,又不准參與,出了事情卻要嫁禍於女子,所謂「女禍」。武王克商在〈牧誓〉中就指責紂王「牡雞司晨」,《詩經》亦謂:周幽王失國之亂,「生自婦人」,都是女人造的孽。古代的西施替越國當間諜,滅了吳國,而越王句踐認為滅國的紅顏是禍水,功成之後將她沉之於江,怕她將來傾自己的國。清代的袁子才就頗不以為然,說是「妾自承恩人報怨,捧心常覺不分明」,近人林貞木更有〈西施恨〉七絕曰:「浣紗越女貌沉魚,報國辭鄉遠入吳;色誘夫差亡霸業,功成句踐戮香軀。」有功不賞,反而見殺,已屬不公,將傾城之罪盡歸諸女色,更是對女性的偏見。

後來的文人墨客描述美人西施有個好歸宿,功成之後與范蠡泛舟五湖,共享富貴的晚年,恐怕是美麗的文學想像,難以掩飾殘酷的歷史真實。

西施浣紗,美麗的身影使魚兒看到了都要下沉;而王昭君出塞,連天上的飛雁見其美貌都要下落。所謂沉魚落雁之美,都是比喻,到底美在哪裡,只能憑讀者的想像。可見傳統文人少有耐性來欣賞與描述女人的美麗,而花了許多時間去擔心紅顏是禍水的道德問題。

把昭君送出關,固然有人深感惋惜,但也有人認為未嘗不是幸事,若謂「禍胎已入虜廷去,玉關寂寞無天驕」;「妾身雖苦免主憂,猶勝專寵亡人國」;「冶容若使留漢宮,卜年未必盈四百」,把昭君給了胡人,可使胡人強不起來,也可免漢主專寵女色而亡國,如果把她留在漢宮,漢朝的天下也許不會有四百年之久!

把漂亮的女人視為禍水,因而將女人的美麗形容成傾國傾城之美,即李延年所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者也。

從周幽王的褒姒,到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的陳圓圓,都成了亡國的罪人。湯顯祖的〈詠懊惱事〉之一曰:「河北拭甄面,江東泣麗屍;山川半流血,此劫為胭脂。」謂曹操破河北,曹丕見甄氏以巾拭面,姿貌絕倫而納之;楊廣滅江東,因陳後主迷戀張麗華之故,是以戰亂流血,好像都是為了搶奪女人,女人的美貌竟成了男人治國失敗的替罪羊。

當然還是有明通的男士,駁斥女禍論之不當,李太白所謂「若教管仲身常在,宮內何妨更六人」,就是說有賢相在位,又何懼女禍?袁枚〈詠明皇〉詩有云:「姚宋不亡妃子在,胡塵那得到中華?」〈詠玉環〉詩有云:「緣何四海風塵日,錯怪楊家善女人」,也就是說唐明皇若有賢相在位,雖有美人楊貴妃,也不至於會有安史之亂;為何一旦亂起,就要錯怪良善的楊家女子呢?

傳統女性之苦
傳統女性之苦頗能見之於楊維楨的〈杞梁妻〉一詩中:「極苦復極苦,放聲一長哀;青天為之雨,長城為之摧。」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歧視女性的社會裡,女人竟往往虐待女人,最慘烈的莫過於呂后殘害戚夫人的例子。漢高祖劉邦寵愛戚夫人,並生了趙王隱;高祖駕崩後,惠帝立,呂后成為皇太后,立即命令囚禁戚夫人於永巷,並剃光她的頭髮,將她的頸子套在鐵圈裡,穿的是赤褐色的衣服,天天做苦工,整日用杵臼搗穀類。戚夫人悽悽然邊搗邊歌道:「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臼薄暮,長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汝)?」

戚夫人於痛苦與無奈之際,寄望於她的兒子趙王,哪知呂后聽到後大怒,居然招趙王入京來殺他自己的母親。趙王初不肯來,終於來了之後,呂后竟將其毒死,然後斬斷戚夫人的手與腳,挖掉她的眼睛,割除雙耳,強迫她吃啞藥,讓她住在廁所裡,稱之為「人彘」。惡毒的呂后還要惠帝去看,惠帝倒有心腸,看到如此慘狀後不禁大哭一場,說這不是人幹的事;他是呂后的兒子,實在不配當皇帝,此後果然淫樂不聽政,七年後死去。

到漢朝末年,這種慘事又歷史重演:司隸馮方之女被袁術見到,納為妾,十分寵愛,遂遭到袁將軍其他女人的忌妒,即鐵崖先生所寫〈馮家女〉一詩所謂:「將軍愛幸諸婦妒,顏色粹美無疵瑕」,因而設計害她,最後將她絞殺後,繫之廁所,無論父親馮司隸或丈夫袁將軍都不知道怎麼回事,還以為她自己想不開上吊死了:「昨日堂上人,今朝廁中鬼;將軍不為疑,司隸不為理。」真是「千年古憤何由申」啊!

殘酷的歷史繼續在重演,到帝國的晚年,清末的珍妃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反而遭慈禧太后之忌,趁八國聯軍陷城前,被推入井中慘死。記錄此一慘劇的詠史詩,除文廷式的落花詩外,尚有惲薇孫極為沉痛的五律一首:「今井一葉墮,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留恨,霓堂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好不悽慘也。(

buhun 發表於 2011-12-29 01:06:40

說的不錯

allen01151992 發表於 2011-12-29 01:08:34

我也來頂一下..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且從青史看紅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