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j1219 發表於 2009-8-3 19:38:14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 誰的戰術好?

甲斐的武田信玄和越後的上杉謙信,都是日本戰國時期第一流的戰略家、軍事家。上天偏偏安排二人的領地相鄰,無庸置疑,任何一方要擴展版圖,都必須將對方拿下。

  武田信玄十分仰慕我國兵法大師孫武,其軍隊高舉的旗幟,除了本家的家紋外,還書有「風林火山」四字,即《孫子兵法》中的「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而上杉謙信,則信奉佛教的毘沙門天,認為自己是戰神的化身,白色的軍旗上繡着一個黑漆的「毘」字。

  1561年,雙方第四次在川中島會戰。他們二人,曾在川中島進行過五次會戰,而以第四次的戰事最為慘烈,戰略上的佈署最為人樂道。然而勢均力敵,誰也佔不了便宜。

  八月十四日,上杉謙信將二萬大軍留守春日山城,自行統領一萬六千人向川中島推進。十五日,到達善光寺,謙信留下三千人作後勤補給支援,主力繼續南下。十六日,謙信大軍到達妻女山,妻女山距離武田軍的海津城只有三公里,謙信一改以往謹慎的作風,就在妻女山安寨紮營。但上杉謙信到達妻女山後,便不再前進,像是在等待甚麼。

  八月十八日,武田信玄自領大軍從甲斐出發,二十四日繞到上杉軍背後,到達茶臼山,並已集結了二萬人。茶臼山,位於妻女山西北方約八公里之遙。

  兩軍對峙,如箭在弦,隨時爆發。按當時兩軍的佈陣,上杉深入武田陣地,已被武田的海津城及茶臼山夾在中間。在這個情況下,武田主力卻遠遠紮營在八公里外,可以想見,武田信玄面對這個對手是多麼謹慎。就像下棋,任何一方只要走錯一步,便會落得被對方步步進逼。

  結果雙方一直都待着,直到二十九日,武田信玄終於行動。武田將茶臼山上的主力南退,退到海津城,目的是引誘上杉攻擊。可是謙信不為所動,就任由武田軍在那裏往來調遣。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決定性的日子。武田軍的大將馬場信房、飯富虎昌等人都認為不可再這樣等下去,應該速戰速決振奮開始低落的士氣。信玄的軍師山本晴幸則建言:「不如採取啄木鳥戰術。」

  啄木鳥以嘴啄木,如遇有空洞聲即樹內有蟲。而鳥嘴啄木時產生聲音,驚嚇樹蟲,啄木鳥就利用啄木聲將樹蟲趕出並予獵食。山本晴幸就是想將上杉軍趕出妻女山,一舉拿下。

  其戰略佈署如下:

  由高坂昌信為大將,馬場信房等為副將,率一萬二千人,午夜零時由海津城出發,突襲妻女山,攻擊上杉軍側翼,目的不是要進行決戰,而只要將睡夢中的上杉軍趕下山。而信玄則帶着其餘八千人趕赴川中島,靜候「樹蟲」,預期早上六時會合,然後才兩軍夾擊,一舉殲滅上杉軍。

  然而,信玄的戰略早已被謙信識破。謙信命人在妻女山大本營安插紙旗,只留甘粕景持一千人留守,自領一萬二千人下山,就朝武田軍大本營進發。謙信為何會識破武田的戰術?其中一個說法,是武田軍為了夜襲,出征前生火煮食,結果謙信留意到武田軍炊煙時間與平日不同,便知道武田軍準備夜襲。但二人都是一流的軍事家,恐怕不會犯這種毛病,所以這個說法不太可信。另一個說法,則說上杉謙信知道來早會起大霧,所以決定攻擊。至於事實如何,則仍然是個謎。

  結果拂曉時,川中島果然泛起了濃霧。武田軍漸漸聽到地動山搖的人馬喧嘩,而且愈逼愈近。武田信玄心感不安,由於不像廝殺聲,無法判斷是被逼出的上杉軍還是獨步而來的上杉軍。上杉軍殺到武田軍前,即改變佈陣,以車懸之陣攻擊。車懸之陣呈圓形,軍隧排成多列,士兵攻擊一段時間便轉到後方,第二批士兵上前,以車輪戰形式消耗對方,然後集中一點擊破。武田信玄驚見自己的戰略已被識破,當下立即傳令列陣鶴翼陣勢,軍隊打橫展開,呈鶴羽翼狀,目的是要包圍上杉軍,不讓敵方士兵退守達到消耗戰的目的。

  另一方面,高坂昌信的一萬二千大軍,卻被甘粕景持的一千人以游擊戰形式一直拖着。由於不知道上杉大軍已撤走,高坂昌信亦不敢貿然穿過妻女山。直到日出東方,方確定妻女山只餘少數人馬留守,高坂昌信知道中計,立即趕下山營救主公武田信玄。但這已是上午七時三十分。

  上杉軍得到武田突襲部隊已開始逼近的消息,攻勢更加猛烈,希望在突襲部隊抵達前消滅眼前
的武田軍。結果武田信玄的親弟武田信繁戰死,軍師山本晴幸因為自責戰略出錯,殺入敵陣戰死;初鹿野忠次、油川彥三郎、安間弘家三支守衞大本營的部隊亦相繼陣亡,傳說上杉謙信騎着馬殺入武田信玄的大本營,抽出太刀砍殺,武田信玄以鐵軍扇擋之,謙信砍了三刀都不能殺死信玄,而武田軍穾襲部隊已殺到,謙信不得不退,慨嘆天意,便傳令鳴金收兵。

  據史書記載,此戰武田軍四千六百三十人戰死,九千五百人負傷;上杉軍三千四百七十人戰死,九千四百人負傷。換句話說,雙方軍隊非死即傷,從數字上比較,誰也佔不了便宜。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 誰的戰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