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498|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則天的知人與納諫(附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9-4 22:29:0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附圖)


武則天道:世間難得一奇才。古之明君都是惜才如金的。太宗皇帝就是這樣。他用人不論門第、不私親戚、不計仇怨,因此,人才歸之如流水,大唐事業得興旺發達


武則天的知人

武則天從輔佐高宗約三十年,臨朝稱制達六年,當女皇十五年,共有五十餘年的政治生涯。武則天參政的這五十餘年,可說是唐朝的發展期,沒有這發展期,不會有後來五十年的開元盛世期。

武則天有知人之明,在她統治時期確實選拔出不少具有真才實學的賢才。像狄仁杰、婁師德、姚崇、宋璟、張柬之、桓彥範、敬暉、李多祚、裴懷古、魏知古等人都是由武則天選拔出來的。有一這麼一則故事,狄仁傑是經婁師德引薦才入宮輔佐皇帝的。等到他們同朝為官,狄仁傑曾數度排擠婁師德到邊陲地方去打仗。當時武則天察覺他們之間的事,於是就問狄仁傑:「你認為婁師德是不是一位賢才?」狄仁傑答覆說:「他統兵為將,能慎於攻守,至於是否賢能,則不得而知。」武則天又問:「他是否具有識人之明?」狄仁傑答覆說:「我曾與他一起在朝共事,還未聽說他有識人之明。」武則天說:「我之所以重用你,乃是因為婁師德推薦你。我看他的確具有識人之明。」武則天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了,十分慚愧。過了不久才歎息著說:「婁公的德量有如海那麼大,他一直包容我,我卻不自知,我比他差太遠了!」
武則天愛才之切,在歷代帝王中並不多見,例如當徐敬業發動楊州兵變,請初唐四傑之一的大才子駱賓王寫了一篇討代武則天的《傳檄天下文》,當武則天讀完這篇檄文,讚嘆不已,問這篇檄文出自誰的手筆,這樣才氣逼人。有人回答是駱賓王所做,武則天嘆道:「如此有才能的人流落他方,不得重用,這是宰相之過啊!」。當時有人對武則天欣賞叛逆表示不解,武則天道:「世間難得一奇才。古之明君都是惜才如金的。太宗皇帝就是這樣。他用人不論門第、不私親戚、不計仇怨,因此,人才歸之如流水,大唐事業得興旺發達。你知道前朝中書令馬周吧?此人出身寒微,原本博州茌平一布衣,曾任博州助教,後來浪游長安,在左驍衛中郎常何家作門客。因代常何奏言治國良策而被太宗皇帝看中,破格提升為監察御史,直至當上了朝野聞名的『布衣宰相』。太宗皇帝開創的一代政風。豈能隨意丟掉?」。

為廣開言路,考核官史,徵用賢能之士。武則天在皇宮前分別設立東、西、南、北四個銅箱。東面的銅箱叫「延恩」,要求作官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詩賦文章投進去自薦,只要確有才能,很快就可以被試用。南面的銅箱叫「招諫」,對朝廷政事有見解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見解寫成文章投進去。西面的銅箱叫「伸冤」老百姓有冤枉可以投書。北面的銅箱叫「通玄」,有進言軍機要事或言天象災變的可以投書。

在武則天多次下求賢詔書渴望人才之情,溢於言表,她說天子的責任,莫重於選才任賢,臣子的功勞,莫過於進獻忠言。周、漢諸朝之所以隆盛,在於廣選賢良,歷觀前代之興衰,莫不由此。過河得用舟船,蓋房須待東棟樑,天子治理國家,必須依靠一大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我雖日理萬機,廢寢忘食,但對賢良的渴求卻十分迫切。我多次下令派人四處招攬賢才,唯恐那些殺豬、捕魚的人中有賢才被埋沒,山澤和園林裡有賢才被遺棄,那將是十分可惜的。我勵精圖治,招士求賢,一定要使四海之內、山林草澤的賢才搜尋以盡。不論貴賤,都要呈報,如果舉薦得人,一定不次任用。我希望人才之多比得上強盛的周朝,得人之眾超過興旺的漢朝。我將求賢詔令廣布天下,讓遠近都知道我的心意。

另一次求賢詔書中說,上之臨下,最重要的莫過於求訪賢才。我雖殫思竭慮,不辭辛若,思考治國之術,但九域這麼廣大,靠一個人是不夠的,必須廣蓄人才,作為羽翼。今天雖然群英在位,朝廷已有不少賢德之臣,但我還是怕像姜太公那樣的人才會遺漏在草澤,心裡總是不安。我的話永遠有效,文武官員都有責任舉薦所知道的賢才。或者是棟樑之才,可以丹青神化,或者很有韜略,可以在軍事上振耀國威;或者道德高修,可以獎訓風俗;或者孝順友愛,可以勸化生靈;或者飽讀經書,可以教育下代;或者文思敏捷,可以振興文字;或者心明如鏡,可以忠言直諫;或者情操清白,可以守職不渝。凡是這些人都可以舉薦,有關部門要規定期限,務要各官員行使這一職責,不辜負我求賢之意。。她還告誡文武官員說,凡是十家之村邑,必有忠信之人存在;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官員務要訪求,不要老說沒有賢良。如所薦不虛,舉得其人,必然不拘一格地提拔,薦者也給予記功。但如果妄相推薦,也不會不嚴加懲處。例如:公元七0二年十二月間,侍御史張循憲去河東巡訪,有件事難以決定,就問侍御史這裡是否有可與議事的賢良之士。侍御史對他說,有一個叫張嘉貞的,很有才能,以前當過平鄉尉,後被免職。張循憲召他前來,向他詢問。張嘉貞才思敏捷,講得很有條理,請他代寫奏章,上呈之後,深得女皇好感。張循憲向武則天稟報,奏章並非出自他之手,而是張嘉貞代筆,並在女皇面前誇獎張嘉貞一番,請女皇不計門第,不論資格,賜他一個官做,並提出把自己的官銜讓給張嘉貞,使他的才能得以報效國家。女皇則回答:「我難道再沒有一個官銜可以授予賢才的嗎?」於是,她親自在內殿召了見張嘉貞,並破格提拔他為監察御史,又提升了張循憲為司勛郎中,以獎賞他識人。

武則天的用人除不僅不計門弟,不欺無名,而且不避仇怨,唯才是舉,唯才是用。例如有一次武則天要求宰相們推薦可以任員外郎之職的人。韋嗣立推薦岑義,但說:「只是他的伯父岑長青犯過大罪被殺,恐薦用不妥。」,武則天說:「他只要有才幹就用,與他伯父犯過罪有什麼關係呢?」,遂封岑義為員外郎。在武則天的《求賢才制》提倡下,當時的大臣也多以薦舉人才為己任。朱敬則和狄仁杰就是如此。

武則天極力反對憑藉門第世襲官銜的傳統作法,十分重視科舉取士這一條選拔人才的途徑。唐太宗時提倡的科舉制度,只有律學、書學、算學是普通百姓可以入學的,其他如國子學、大學、四門學則是各官階的子弟才准入學。朝廷並從中拔擢人才,成為士族門閥子弟晉階之石,其主要教授為「易」、「書」、「詩」、「禮」、「春秋」、「孝經」、「論語」等『儒學』。武后主政之後,揚棄經書,專以詩賦文章取士,於是士族門閥子弟晉身之階被壓抑了。在科舉制下按照慣例,貢士考卷必須糊名,以防考官作弊。武則天以為應信任考官,廢除了糊名制,並從寬取士。她還首創殿試,親自錄取,公元六九0年二月十四日,在東京洛城殿前舉行了一次規模宏大的考選。由女皇親自進行面試,考察內容十分廣泛,從對經書的熟悉程度,至對國策的有關看法,從個人操行,到外貌姿態等,這種考試打破了那種沉悶的、呆板的考試形式,並擴大科舉錄的人數,在她輔政執政的五十年裡,每年平均錄取人數是唐太宗時的兩倍。武則天還擔心選人太濫,又創立了試官制度,即暫時授給官職進行試用。這個試官制度還曾引起部份人士的不滿,有人編了打油詩說:「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意思是說,補闕可以連車裝載,拾遺可以用斗來量,侍卸史多得能用四齒耙子來推,校書郎像一具模子裡印出來的。儒生沈全交加了一句:「糊心存撫使,眯目聖神皇。」,意思是,推選舉人的撫史們都被面糊迷了心竅,皇上的眼睛也被蒙住了。當時左肅政臺御史紀先知就把沈全交抓起來以誹謗朝政的罪名要交刑部處置。武則天當時笑了笑說:「算了吧!只要你們選人不濫,哪怕別人胡說八道呢?把人放了吧!」紀先知為之慚愧不已。公元七0二年武后還首創武舉,為選舉武官。

武則天希望她的臣下作公正無私的君子,不做心術不正的小人。她在《臣軌.公正章》中特意列出六種不公、不正、不忠、不誠的行為,遍示百官,引以為戒: 1.安於官位和俸祿,營私利不務公事,有力不出,有智不盡,左右觀望,應付君王。這是具臣。2.唯命是從,投其所好。為了取悅君王,不惜喪失原則和國家利益。這是諛臣。3.陽奉陰違,花言巧語,妒忌賢,說話不實事求是,致使君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這是奸臣。4.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反覆無常,對內挑撥骨肉之親,對外陷害忠良。這是讒臣。5.把持朝政,架空君主,以國事為輕,以私己為重,假傳聖旨,自尊自大。這是賊臣。6.進諂媚之言,陷君主於不義,結黨拉派,蒙蔽君主的英明,對君主當面頌揚,出去後到處誹謗攻擊。這是亡國之臣。另外她在《臣軌.至忠章》中說:「自古以來,忠臣侍奉君主,盡心盡力,他憑自己的才能獲得官位和俸祿。不當面說國家的事,只要知道,就盡力去做。對上能夠維護君主的威信和國家的安定,對下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對內能糾正君主的過失,正直無邪,大公無私,正義的事想方設法去做,有賢才就大力推薦,只要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盡心盡力而不求回報,取得了功勞也不求賞賜」。

武則天的納諫

就納諫而言,武則天深知匡諫的重要性,她在《臣軌》這部書中,專列<匡諫>一章,明確指出:「君主有過失而臣下不能直諫,將危害國家,有損社稷。」要求大臣們做冒死直言的忠勇之士,而她自己則身體力行,因而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出現了不少敢於面引廷爭,直言進諫的大臣,如朱敬則、魏元忠、狄仁杰、杜景儉等。例如有一次朱敬則上疏武則天,指出現在天下已經太平,不應繼續實行嚴刑峻法的政策。他希望武則天以秦的成敗為鑒戒,及時改變法度,廣布恩德,使天下臣民能夠消除恐懼和顧慮,安居樂業。武則天以為言之入理,對朱敬則給予褒揚。長安年間,朱敬則任政諫大天,其後朱敬則常為賦役繁重、戶口逃亡等頻頻向女皇呈奏諫言,非常激切。不久,武則天就任他為宰相。

武則天的納諫也不以官階為憑,例如天冊萬歲年間,武則天接到獲嘉縣一個九品小官劉知幾的一封奏表,奏表中提出了對當時朝政中肯且切中時弊的四條頗有見解的建議,武則天接納了他的諫言,對他給予了嘉獎,爾後劉知幾即被調到長安,參與了儒、佛、道三教典故的類書《三教珠英》,後來還寫出了一部史學評論專著《史通》。大足元年(七0一年)武則天還接見了一個普通人身分的上書者─蘇安恆,他的上書主要是關於請武則天傳位太子,降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河內王武懿宗、建昌王武攸寧為縣公,及請封武則天二十餘孫以屏藩皇家的事。武則天很讚賞他的精誠敢言,在宮中賜給他飲食,然後才讓他回去。

為了廣泛聽取不同的意見,武則天甚至下令在朝堂上設置了「肺石」和「銅匭」。對於臣下提出的批評、意見和建議,都能虛心對待,擇善而從。例如:聖曆二年(六九九年)九月,有的梨樹奇異地開了花。武則天拿著一枝梨花對大臣們說:「這是什麼祥瑞啊!」諸大臣都說:「陛下德及草木,所以秋天的梨樹能再次開花。」鳳閣侍郎杜景儉說:「現在已是秋天,草木黃落而忽然開花,是違反自然規律的。臣擔心陛下布教施令有虧典禮。此外,臣等自為宰相,本應助陛下治理天下,卻導致天理物理不平,這是臣的罪過。」接著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請罪。武則天見到杜景儉不諂媚逢迎,敢於直言,很是感動,說道:「卿才是真正的宰相啊!」。

又如長安元年三月,天氣本已變暖,卻突然下起大雪。宰相蘇味道以為祥瑞,準備率百官向女皇慶賀。侍御史王求禮阻止說:「假如三月裡下的是瑞雪,臘月裡下的雪不更應該叫瑞雪麼?」蘇味道不聽,執意舉行慶賀。這日,蘇味道率百官見武則天,以相祝賀,唯獨王求禮不拜賀,且大言直說:「現在已是仲春,萬物正在復甦,天氣忽然變寒下雪,莊稼和果木都要受到傷害,這是天降災害,絕非祥瑞!」武則天並沒有因為王求禮掃她的興而治罪於他,反而當即表示接受意見,並下令停止朝會三天,以示對這種反常天氣的驚懼。

另一則諫言故事,長安四年,武則天在洛陽城北的白馬寺阪修造大佛像,所用錢財名義是向天下僧尼收的稅,實際上卻出在百姓身上。宰相李嶠上書說:「我聽說所塑造的佛像的非戶口錢出自僧尼,其實,沒有州縣的袛承根本不能做到。天下的百姓貧弱者眾多,有的靠給人做工準備乾糧,有的賣房來支付徭役,造佛像的錢多達七十餘萬緡。如能將這些錢用來救貧困,一戶一千就能救濟七十餘萬戶,同時還能節省大量勞力,又符合佛祖慈悲之心。如果真的能這麼做,佛祖和百姓就會高興,陛下的功德理能廣大無邊。與其修來生之福,不如讓百姓得到今生的實惠呢?」監察御史張廷珪亦上書進諫說:「臣以為當前最關緊要的大事首先應是安定邊境,積蓄府庫,休養生息。即使拿佛教的道理來說,也應救災救難,杜絕不正當行為。希望陛下體察臣的愚見,行施佛的慈悲,務以治理為上,不要因人廢言。」武則天接受了這兩個大臣的建議,下令停止修建佛像,並親自召見張廷珪。

對於不正確的意見,武則天也能擺事實講道理,說明不予採納的理由。例如,吐蕃人在高宗晚年攻陷了「安西四鎮」,對絲網之路造成很大的威脅。武則天即位後,為加強西北邊防,讓宰相討論收復安西四鎮的問題,狄仁杰上書認為不如放棄安西四鎮,武則天即講明了安西四鎮的重要性和必須收復安西四鎮的道理。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11-1 08:04 , Processed in 0.045801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