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06|回復: 0

中國第一個王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8 16:26: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禹治水有功,繼舜當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鑑於夏朝無當時的文字
及遺物可資鑑證,故或謂其與黃帝、堯、舜等一樣,應屬傳疑時期。

  照後人所說,中國在四千餘年前的夏代時,文化己頗發達。《左傳》
宣公三年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
為之備』,《墨子》也提到夏代鑄九鼎之事,看來中國自夏代始已由石器
時代步入銅器時代。另夏代之曆書《夏小正》流傳後世,中國農曆自夏以
來流行數之千年而不廢,迄今猶稱『夏曆』。

 自啟繼禹位,父子、兄弟相傳的王位繼承制終於固定下來。無論啟繼父
位是由父所傳,或是他自行奪權,總之,啟繼禹位,標誌著中國由『襌讓
』過渡到『家天下』。

  夏朝雖然建立,然其初政權並不鞏固。啟耽於飲酒作樂,在位十年而
卒,傳位給其子太康。太康更加荒淫失政,娛以自縱。結果東夷的有窮氏
攻入安邑,太康流亡在外,不久死,弟仲康立,仲康崩,子相立。子相恃
其武力不修民事,被權臣寒浞所殺,寒浞企圖滅絕夏氏。相妻逃奔在外,
生下遺腹子,是為少康。少康長成後,投奔有虞氏,虞君妻以二女,給田
一成,眾一旅(五百人為一旅)。少康以此為基礎,艱苦奮斗,復興夏朝
,還都安邑。

  夏朝到了末年,從第十四個君主孔甲起,逐漸走向崩潰。由孔甲三伝
到末代國王履癸,均都於斟鄩。履癸即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由於桀之
荒淫無道,而東方的商部族如日中昇,其領袖商湯終於起兵伐桀,取代了
夏。

  政治制度:夏王朝的最高首腦稱為「王」或「后」,父子或兄弟相傳
       ,是古人所謂「家天下」的開始。從傳世文獻看。夏朝的
       政治機構相當龐大。在夏王之下有掌政事的「三正」,有
       為天子輔臣的「疑」、「丞」、「輔」、「弼」四鄰,有
       為國君親近左右官員的六事(即六吏、六卿),有掌曆法
       的「羲和」(又稱「太史」),掌訴訟的「大理」,掌音
       樂的「瞽」,掌管教育貴族子弟的「官師」、「國老」,
       掌出使的「遒人」,掌收取貢賦的「嗇夫」,掌管山澤的
       「虞人」,掌畜牧的「牧正」,掌養龍的「御龍」,掌管
       夏王膳食的「庖正」,掌管夏王車輛的「車正」,守衛宮
       門的守門者,掌王室家族事務的「臣」。夏王朝九州的劃
       分和「甸」、「侯」、「緌」「要」、「荒」五服的存在
       ,說明,夏朝對地方的管理是以個部族首領為諸侯,稱「
       伯」或「牧」。諸侯必須服從夏王的政令,對王朝承擔貢
       納、朝見、服役和隨從征伐的義務。諸侯之下,有大夫,
       即各大家族的族長。所以,古人說,夏王有天下,諸侯有
       國,大夫有家。

       夏王朝的政治思想已經有初步的「德治」寬刑思想。《左
       傳.文公七年》引《夏書》說:「戒之用休.董之用威。
       」即在國家治理上,要文治與刑罰並用。而且,在治國問
       題上可能已經有了防微杜漸,防患與未然的認識。《左傳
       .成公十六年》引《夏書》說:「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就是這層意思。

       法律也隨著夏王朝的建立而產生,所謂「夏有亂政,而作
       禹刑」《左傳.昭公六年》。而「禹刑」不但是刑法,而
       且是夏王朝法律的總稱。

 

  經濟文化:夏代遺址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包括數量較多的石鎌,石
       刀等收割工具。莊稼以「畎畝法」進行種植,就是在兩壟
       之間留一條溝,莊稼種於壟上。夏代的農業生產已經發展
       到一定的水平,產量迅速提高,飲酒之風從側面證明了這
       一點。

       手工業的發展,在夏朝時金屬器皿已經出現。

       貨幣的產生傳說產生與夏朝,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
       ,刀布為下幣,稱為「三品」。此說法恐不可信。就現有
       資料來看,中國古代最早的貨幣為貝幣,它萌發於原始社
       會末期,盛於商代。

       夏朝的藝術,夏朝有關於樂舞的傳說,首先是圍繞「啟」
       的傳說,《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則神話,說啟將三名
       美女敬獻給天神,從天上得到《九辯》和《九歌》兩部樂
       舞作品,帶回人間,由是他又製成《九韻》。

       在宗教上,夏王朝繼承了祖先崇拜的宗教思想。併形成了
       至上神的觀念。當時夏王朝已經建立了地上的統一王權,
       在天上再塑造一個至上神保護自己的王權。

  科學發展:《夏小正》是中國現存最早一部具有豐富物候知識的著作
       。其經文有四百六十三字,按一年十二個月分別記載了物
       候、氣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關生產的農耕、
       蠶桑、養馬以及採集、漁獵等活動。

       地圖的出現,從夏禹治水的傳說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已經
       認識了許多高山大河,確定了大地的東西南北,學會了開
       渠、分洪、修堤,並且掌握了計算、測量和繪製簡單的地
       圖。傳說大禹通過自己的實踐,收集了九州獻來的銅等金
       屬,鑄了九個大鼎,鼎上分別有各州的山川、草木、禽獸
       ,有人說這可能是導遊的「指南圖」,或者說是四千年前
       的原始地圖。


        夏朝王系表 (2205 B.C. -- 1766 B.C.)

大禹 -> 啟 -> 太康 -> 仲康 -> 相 -> 少康 -> 予 -> 槐 -> 芒 ->
   泄 -> 不降 -> 扃  -> 廑 -> 孔甲 -> 皋 -> 發 -> 履癸(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7-18 01:53 , Processed in 0.0214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