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認為人類之所以有糾紛, 是由於缺乏坦誠,因此巧詐機變的事,屢出不窮. 有一段他反對機巧的故事:
子貢到南方的楚國去,回到晉國,經過漢水南面的地方, 看見一個老丈人正在園裡種菜.打通一條隧道到井邊, 抱著甕盛水而灌溉,用力很多得到的功效很少, 子貢看見了就說:有抽水的機器,一天可以灌溉約百畝的菜園, 用力很少而得到的功效很多,先生為什么不用呢? 灌園老人?頭看了看子貢問說是怎么用的呢? 子貢回答說鑿木的一端使用機械,使它后面重而前面輕,提水就像抽水, 水就像滾沸的樣子,很快的湧出來了,這種機器稱為?. 灌園老人聽了,變臉色笑笑的說: 我聽老師說過,使用機械的必定會應用機械的方法去處理事務, 用機械的方法處理事務,必定有機謀巧變的心思, 胸中有了機謀巧變的心思,就破壞了本然純白的天性, 破壞了本然純靜坦白的天性,就會心神不定, 心神不安的人,離天機就遠了.我並不是不知道用機械, 而是認為這樣做,是羞恥的事,而不肯去做吧了. 從這一段故事,我們可以明白,莊子的不用機心, 是因為恐怕破壞了純潔的本性.反過來說, 莊子之所以能不用機心,也是由於他具有純白坦誠的本性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