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216|回復: 0

養魚知識大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3-24 00:4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步驟一. 設 缸
1.選定好放魚缸的位置﹐先墊上一層保麗龍板﹐然後把空魚缸均勻的擺在保麗龍板上。

2.如果不是水草缸﹐且使用底板過濾﹐則可以裝好浪板﹐連接抽水馬達或打氣管。然後鋪上洗淨的砂子。

3.若是水草缸﹐則先倒入三分之一的底砂﹐與基肥充分混合後﹐平鋪於缸底。再把剩餘的三分之二底砂鋪上﹐並略微修飾高低起伏﹐以營造層次的自然感。

4.找個寬大扁平的盤子放在底砂上﹐把水注入到盤子上﹐直到水位淹過底砂高度。盤子的目的是避免注水時把底砂沖散。

5.此時可以觀察一下水面是否與缸子成水平﹐也就是利用水面傾斜與否來判斷一下魚缸有沒有放平。魚缸不平必須在缸架腳下墊上適當厚度的填充物以維持魚缸水平。

6.繼續用4的方法注水到魚缸高度一半。此時可以開始裝置過濾器﹑加溫器....等必用的器材。水草缸可能還要加裝 CO2擴散筒。
剩餘的空間便可以開始造景﹐先擺入岩石或沈木﹐再種下水草。

7.造景完後繼續加水至缸頂﹐水位至少也要超過過濾器馬達規定高度以及淹沒加溫器。然後便可以開啟過濾系統運轉﹐開啟加溫器加溫至想要的溫度。

8.檢查魚缸水平以及有無漏水現象。若無則算大功告成囉
最後可以加入適量硝化菌培養液這類的東東﹐讓過濾器一直運轉﹐約一週後(至少三天或等水澄清)﹐便可以慢慢少量的加入魚隻。


步驟二. 挑 魚
為避免買到有病或有缺陷的魚,請注意下列幾點:

1. 動作要活潑:要選在群魚之首迴游者,首先來搶飼料,用網不易捉到的魚。

2. 外觀無缺陷:畸形、斷鰭、有外傷應該避免選購。

3. 選擇無病狀:魚類的大部分病狀,如白點病或爛鰭病,都可由游姿看出。
 (時常摩擦身體.沉底不動者要避免選購)

4. 選擇大的魚:因出自同一母胎,體格較大者可證明發育良好,容易飼養。

5. 選年輕的魚:並非指稚魚,而是比較年輕的成魚,動作活潑迅速,體色鮮艷,全身姿態讓人有活生生的感覺。老魚的色彩不鮮美,動作遲鈍。


步驟三. 放 魚
由於每個水族箱的水質水溫不盡相同,因此要把魚放進另一個魚缸裡之前,必須要給魚適應一下,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魚兒因不適而生病,也可以防止因環境驟變而死亡。
步驟如下:

1.把整個裝魚的塑膠袋連同魚一起泡在要放魚的缸子中約15min讓兩邊溫度平衡。
2.用缸子裡的水,舀一點點倒到裝魚的容器中。每隔約5min,就倒入一些缸子裡的水到容器中,此步驟是在讓魚慢慢適應新缸子的水質。
3.上步驟持續30~60分鐘,加入的水達原來的一半到一倍時,便可以把魚撈出來放入缸中。原本裝魚的水不要倒入,避免病菌傳播。

剛拿到手的魚,最好能隔離飼養一段時間,待確定無生病或帶有寄生蟲後,再跟別的魚混養。若無法做到這一步,至少也要依照上述步驟放魚,才不會使魚不適生病。

不要嫌這樣太麻煩,魚從產地運送到各個水族館,而又被看上的主人們帶回家,經過這長途跋涉,環境的變化已經造成魚隻的健康下降,若又草率下缸造成魚隻適應不良,加速死亡,切記 切記


步驟四. 餵 食 量
基本上必須遵守下列原則:

1.不可以有飼料殘留在過濾器上,或是漂在水上,或是沈在缸底而沒有被魚吃掉。

2.魚搶食飼料速度變緩,或是已經看到腹部鼓起來,吃下去的飼料不斷吞吐就差不多飽了...

3.一天餵幾餐不重要,最好是少量多餐,要不然就定時定量,偶而少餵一餐沒關係,一般而言每日餵2~3次,但七彩又不在此限

4.多餵幾種飼料,營養才不會失衡...

步驟五. 換 水
1.準備水桶或是其他水缸﹐儲存需要換水的等量自來水﹐以空氣幫浦打氣﹐攪動水面以進行曝氣﹐除去自來水中的氯氣。打氣一個晚上就夠了。若可以的話﹐丟一包活性碳下去﹐可以吸附曝氣無法除去的微量氯甲烷或重屬。再更講究一點﹐可以事先調好新水的pH值與原缸水相同﹐水草缸用水可以先放入一袋草泥丸降酸。
在此不建議使用水質穩定劑﹐因為畢竟添加化學藥品多少都有些不安全性﹐市售的水質穩定劑又都沒標明成分﹐要用就用少點﹐而且水桶底部的新水不要用﹐因為底部可能含有被水質穩定劑所沈澱下來的重金屬複合物。

2.曝氣好的新水﹐在使用前可以先加入一些平日維護所需的藥劑﹐例如液肥﹑治療藥....等。(實際使用時機仍應參照各藥劑之說明書)冬天的話則應調整水溫﹐使新水和缸子裡的水溫差不超過一度。

3.準備好換水所需的工具﹐譬如抹布﹑水管﹑水桶﹐若要順便清洗或整理缸子裡的景物﹐則要另外準備除藻用具﹐舊牙刷....等。

4.一切東西準備好之後﹐便可以開始換水。首先應將水位降低時會影響其操作功能的器材停止使用﹐例如加溫器﹐上部過濾器的抽水馬達。加溫器在空氣中加熱容易爆管或燙傷人體﹐抽水馬達若抽不到水則易燒燬或軸承變質。

5.如果只是單純的抽出舊水﹐換上新水﹐那就可以開始用水管利用虹吸原理﹐把缸子裡的舊水吸出來。然後以等量的新水﹐倒回原缸中補足水位。若嫌倒水麻煩而且水質變化對魚有顧慮﹐可以將水桶放在缸子頂部﹐用打氣用的風管﹐同樣利用虹吸原理反將水筒理的新水注入缸中。在新水緩慢注入缸中的過程﹐我們可以去做其他事﹐也不用擔心一下子換新水魚會不適應。

6.若是換水同時要清理一下缸子裡的佈景及過濾器﹐那就應先清除缸壁藻類﹑整理水草佈景﹑用手清除大的廢物(死魚﹑枯葉..)。趁缸子裡的水"廢物四起"之時﹐同時將舊缸水連同漂浮的汙物吸出缸外。純魚缸應大量攪動底砂以清除堆積在底砂的汙物;水草缸則只能輕微攪動表面薄薄一層底砂﹐免得基肥流失。被吸出來的舊缸水還不用急著倒掉﹐可以拿來洗過濾器的濾材。通常過濾器的第一層濾材為物理過濾(參看精華區/水族器材的購買、製作與維護/過濾器與濾材)可以請洗的乾淨一點﹐甚至用未除氯的自來水強力沖洗都沒關係﹐但其他生物性濾材則隨便用舊缸水沖沖泡泡就好﹐以避免硝化菌群大量死亡。只有單一層濾材的過濾器﹐其濾材只能用舊缸水稍稍洗去較大汙垢就好。

7.缸子清理好後﹐將所有器材景物裝置妥當﹐但因水位還未到達標準﹐所以電器用品暫時還不要開啟。此時同5.中的步驟﹐將早已準備好的新水﹐緩慢注入缸中。水位達原來的高度之後﹐就可以開啟加熱器or過濾器﹐恢復整缸運作。

8.收好所有東西後﹐髒的舊缸水可以拿去澆花。同時再檢查一下水位.裝置運作.水溫.魚的反應。隔天後再做觀察﹐若因換水造成魚不適生病﹐就要立刻處理。


步驟六. 加 溫
大部分的加溫器都有刻度可以調整想要的溫度,不過新手因為初設缸往往使用的是小缸子,因此買加溫器時常常買到小瓦數(低於100W)無刻度的加溫器。這種加溫器一般屬於老式的,最好避免不要買。真的要用的話,必須配合溫度計依照下列步驟慢慢調溫:

1.把加溫器裝好後,確定加溫器的加熱部份完全沈在水中,再把電源插上。

2.調整旋鈕,使加溫器剛好開始加熱。
通常旋鈕俯視時順時針方向是調高溫,逆時針方向是調低溫,注意看看旋鈕基座有沒有箭頭指示,H表示調高溫,L表示調低溫。

假設當你的加溫器插上電源後,加熱指示燈沒有亮,此時表示加溫器上的溫度設定比你的缸子水溫低,因此加熱器不加熱,所以要慢慢順時針調整旋鈕,提高溫度設定值,直到加熱指示燈剛好亮。

如果插上電源後加熱指示燈有亮,表示加溫器設定值比缸水溫度高,因此加溫器會加熱以使水溫達到其設定值。這時應將旋鈕逆時針旋轉直到加熱指示燈熄滅,然後再往順時針方向調回“一點點”,使加熱指示燈剛好又亮起。這部份如果沒作好,常常會煮魚湯,新手要注意喔

3.過約半小時後,水溫略微提升;或是看到加熱指示燈忽亮忽滅,表示水溫與加熱器的設定達到平衡了,便可以重複2.的步驟,再把加溫器設定值調高“一點點”。重複此步驟直到水溫達到你想要的溫度,便可停止調整加溫器旋鈕了。

4.每天要養成不時觀察溫度的習慣,尤其是冬天。看到溫度不對,就要調整加溫器設定。


步驟七. 照 明
自然界的環境有白晝黑夜之分﹐所以養在魚缸裡的魚跟水草等生物也應有白晝與黑夜之作息﹐這樣才符合生物自然的本性。

一般沒有種植水草的魚缸﹐光照就可以弄的隨便點﹐只要是能夠欣賞到魚的體色便可以了。簡單的用一支日光燈便可以達到此要求﹐放在桌上的小缸子也可以用檯燈當作照明。室內天花板的燈具照明對魚缸顯得不足﹐而窗邊的太陽光則顯得太強烈﹐容易滋生藻類與提高水溫。

至於水草缸﹐對光照就要比較講究了﹐而且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光照是水草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動力之一﹐因此少了光照﹐水草無法行光合作用﹐便無法生長﹐容易死掉;即使是不須強光的水草﹐也要在有光線的環境下才會長的好看。水草缸的燈具也比一般燈具貴兩倍以上。

既然要模擬自然的生態環境﹐光照也就不是24小時都開著。通常約需8~12小時的照明﹐而且不可以隨便關燈開燈﹐一天之中應該要有固定的開燈與關燈時間﹐這樣魚的作息正常﹐才會健康。喜歡在晚上觀察魚缸的魚友﹐可以中午開燈﹐晚上睡前關燈。

無法定時開關燈或是怕忘記的人﹐可以考慮買個定時器﹐機械式的約500元。細心愛魚的人﹐可能會裝好幾個定時器﹐開燈時讓數支燈一一點亮﹐關燈時再一一熄滅﹐這樣光線變化不會太大﹐可以避免突然開關燈時驚嚇到魚兒。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3-28 19:00 , Processed in 0.083675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