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96|回復: 0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9 04:2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大戰的起因』

1871年的德國在宰相俾斯麥帶領的普法戰爭獲勝,而俾斯麥在戰勝後已滿足於現況的德意志勢力了。故他開始專注於國內的商業發展,而對其他的勢力則採用外交手段,希望減少戰爭的發生。

無可否認,俾斯麥的政治手腕的確是不用置疑,他首要的外交目標是要孤立法國,原來在歐洲本土中,只有法國能與德國抗衡,而法德兩國在過往交戰無數,結怨已深,但最重要是德國是君主制,德皇及俾斯麥都很討厭共和制的法國。

在俾斯麥執政年間,德國成功建立德奧義的軍事同盛關係,俗稱為『三國同盟』,但義大利當時重申,萬一德國與英國交戰,義大利則會放棄同盟關係。另一方面也有德、奧、俄的『三帝同盟』,這明顯是針對巴爾幹半島事務。

當然俾斯麥也靜悄悄地拉攏英國,希望兩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方針上,可以少一點爭執。英國多年以處於孤立的情況,對於這些示好自然很受落。

但情況在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繼位,德國的外交政策便出現了重大轉變,當中有很多因素,固然是威廉二世年少氣盛,為人性格好大喜功而率直,他看不慣俾斯麥的權謀狡猾,也不喜歡俾斯麥的專權。傳聞德皇威廉二世與英王愛德華八世及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不和,也是改變外交政策原因吧。

上任兩年後,便趕走這位事事親俄的俾斯麥,也公開與俄劃清界線,這使討厭共和國的沙皇投向法國建立軍事聯盟 (協約國) 。但德皇自由在德國軍事參謀部下長大,故他對於自己的才華有著一份自信,當然這並不是自視過高,在他帶領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是可以証明。

德皇眼見國家已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但在商業的發展上卻被其他國家制衡,這使他已不滿足以往的外交政策,而採用了武力威嚇,在一次一次的外交武嚇成功,更使德皇心高氣傲。雖然在外交上取得了甜頭,但反而驅使法、英、俄等國站在同一陣線。

遠在巴爾幹半島方面,由於土耳其勢力衰退,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鼓舞馬其頓獨立,當然這只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的陰謀,它們主要計劃是趕走土耳其的勢力出歐洲,然後瓜分馬其頓領土,後來分配土地引起了爭執,簡單點說就是奧地利、保加利亞聯合對抗俄、塞、羅馬尼亞陣營,雖然最終以保加利亞敗陣告終,這也促使奧地利對最終勝利者塞爾維亞,本來在1913年夏天便希望發動戰爭,但遭到德國制止。

致命的原因終於發生了,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點燃,時間是1914年6月28日,激情的斯拉夫民族主義份子,謀殺了法蘭茲•斐迪南大公,也就是奧皇的法定繼成人,最諷刺的是法蘭茲•斐迪南一向的立場是站在斯拉夫民族一方,他的最大願望是推動巴爾幹半島建立聯邦制,把數個鬆散的民族結合在一起。

把握這一次難得的開戰時機,奧地利開出了令塞爾維亞不能接受的條件,而德國備戰情況已完成了,戰場遍及歐、非、亞,在陸上、海上、空中,配合了中古及現代化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開始了….



我覺得德國人的民族主義比較好勝 所以造就其野心 由以前的歷史不難發現 日爾曼民族好勝也新粉強 讓當時的羅馬帝國也吃進苦頭 所以不論幾次大戰都有德國滴份 德國當時又討厭法國  一個是皇帝制度 一個是總統共和 總的來說,德國與英國的軍備競賽,是助長戰爭發生的直接誘因.  我中國當時為段祺瑞統治下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為了獲取利益,於是便投向較有利的一方 - 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    中國人比較聰明 哈哈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3-29 05:17 , Processed in 0.070979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