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都會有不同的心態轉變... 在某些年齡的孩子特別難管教 並不是他們變壞了,而是 他們在成長! 1~10歲的孩子,他們心理狀態又是如何呢? 爸媽該怎麼教才好呢? 趕緊接下去看看... 2歲前後的小壞蛋有多壞,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現包括: “不”字當頭、打滾耍賴、 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 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 但他們不懂得表達, 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他們一點兒也不壞, 一點兒也沒有折磨媽媽、蠻不講理的意思。 對待這麼小的小寶寶, 書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 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 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 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不當觀眾: 當孩子打滾撒賴時,不當觀眾。 沒有觀眾了,這演員也就沒趣了。 繞開硬碰硬: 如果你問,“你要不要洗澡?” 這答案肯定是“不!” 你可以換個說法, “你想在澡盆裡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水桶?” 放鬆你自己: 當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餓時, 你也會和孩子一樣,容易發脾氣。 就像對待孩子一樣, 在預計你自己要進入“壞情緒區”之前, 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給自己充足電。 3歲 從情緒上看, 三歲的他是個快樂的年紀, 他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 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在兩歲半是吵鬧不停的孩子, 到了快三歲的時候, 會突然變得安靜而斯文。 他會經常說,好或者要。 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多, 對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協。 三歲時,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 尤其是情緒發展上, 會呈現一個穩定的狀態。 此時他已經有很好的自我意識和穩固的自我概念。 當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別人如何對待他有很大的關系。 雖然在三歲的時候, 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 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 同時三歲也是個“我們的年齡”。 他會喜歡說,我們來,我們一起來散步。 這種一起做或者是我們的感覺, 讓他有依賴的感覺。 同時,他也喜歡分享的滋味。 從前看起來滿喜歡獨立的孩子, 現在卻經常和媽媽說, 你幫我做,或是你做給我看。 他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 但是他最喜歡的人還是媽媽。 尤其是媽媽放下手中的事情, 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講故事給他聽,跟他玩遊戲, 或者陪在他身邊, 帶給他歡樂的情緒。 (本圖擷取自網路) 3.5歲 三歲是合作的年紀,三歲半則恰恰相反。 反抗是三歲半到四歲這個時期最大的特征。 對媽媽而言, 三歲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對。 三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 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 有的時候, 我們難免會以為他只所以這麼固執, 是因為他太自信了。 其實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剛好相反。 三歲半的孩子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 甚至在他的生理發展上, 也表現是他的不安全感, 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的發抖。 情緒和肢體上的不安全感, 經常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 雖然這是一段不愉快的時期, 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敵人, 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對, 而是他處於身心不穩定的狀態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都要我們多費精力, 多花心思來處理。 接受他在找個年齡, 最大的情緒發泄對象是媽媽的事實。 還有在他不鬧情緒的時候, 騰出時間陪他玩。 也許他是一個愉悅和順的孩子, 他能平靜度過三歲半島四歲的這段期間, 因此,我們不必擔心他沒有表現出不穩定的特征。 如果他真的出現這些情況的話,我們也大可放心。 因為就算脾氣再好,孩子也會有不穩定的時候。 4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男女, 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 活蹦亂跳的、荒謬好笑的、無拘無束, 對什麼事情都躍躍欲試。 和三歲半那時愛吵又愛鬧的情形相比較之下, 他的改變可不是不小哦。 現在他經常說話多一點,也有點愛吹牛, 有的時候還有些跋扈。 這些都是因為他開始進入表現自我的領域, 新鮮加上過度興奮所致。 四歲的孩子會毫無意見、 興高采烈地接受你的提議, 不管你出的是什麼點子, 因此給予這個年紀的孩子心的玩具、 書本、衣服、經驗或訊息等, 是一件快樂的事。 因為,不論你給他那一樣, 他的眼睛都會閃閃發亮。 四歲的孩子雖然喜愛很多東西, 但是他的情緒卻也十分極端。 他愛得多,恨得也不少。 沒有人敢肯定的說, 到底是什麼東西引發了他的恨意。 但是無論是什麼,在合理的範圍內, 他的感受是應該受到充分尊重的。 四歲的孩子對母親懷有極度強烈的感覺, 如果有什麼東西改變了眼中的母親, 他就會對這個東西表示出特別強烈的恨意。 他或許討厭母親戴某些首飾, 也許不喜歡母親改變發型, 或者,她臉上若有一種特殊的表情告訴他, 她不喜歡他,他可能特別討厭這種表情。 無疑,大人應當隨時配合四歲孩子的迅捷和善變。 很多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 “最遠到樹哪里,最遠到門那里”這些口頭上的限製。 甚至,如果你告訴他,你應當做或者不要做這個, 他就會很遵守這些規矩。 對於大便的過程和自己的排泄物,四歲的他都很感興趣。 小孩子對大便這個動作特別著迷。 除外散步時,他甚至能認出狗大便過的每一處地方。 四歲的孩子經常開口閉口都是不堪入耳的話, 狗屎,他媽的,是經常聽到的髒話。 如果那個朋友得罪他,他可能會叫他狗屎蛋。 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這類名詞和形容詞, 用在他不接納的人身上。 做父母的需要對自己的言行更加的謹慎才行。 從另一方面說,孩子如果不用真正的髒話, 也會用一些幾近侮辱和威脅的字眼來批評大人。 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形,你不用生氣的訓誡他, 要冷靜的對他說,是這樣嗎? 或者眨眨眼睛表示你明白真相,這樣一來, 他往往很快就會說出實話的。 從這個時段開始, 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 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 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他喜歡聽爸媽小時候如何壞以及怎麼好的故事。 5歲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五歲的孩子象陽光一樣,溫暖,明朗。 五歲小孩是母親願望的實現。 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 一到兩歲是的步步緊盯; 三歲四歲時的蠻不講理; 到了五歲,終於可以讓父母鬆一口氣。 欣慰地欣賞自己養育多時的成果, 充分吸收五歲小孩愛的回報。 那個小搗蛋,終於變得懂事了, 講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好小孩, 要討媽媽歡欣,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 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 對物,甚至對神的愛。 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 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一切美好。 五歲,黃金年齡。 五歲的小孩真心地想要學好, 而且,通常總是表現的很成功。 在這個年紀里,最令人喜悅的特質, 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 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五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 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 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 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 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 判斷的很準確, 而且他就只嚐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 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他並不就此洋洋自得,但他覺得安全、安心。 於是他不會象稍早那樣, 花費很多精力去反抗別人, 只為了證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五歲是穩定的, 但也有些小孩直到六歲都還是維持這種穩定, 有些小孩卻可能五歲半便開始表現的不穩定的征兆。 如果孩子正值不穩定期,請不要氣餒, 不要覺得他什麼都不對勁, 也許是你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也說不定呐。 請你堅定信心,美好的時日終會來臨的。 6歲 美好的黃金年華5歲之後,就進入暴風驟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 這個叛逆期的特點,是孩子極端的、同時的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 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 他希望按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 因此對父母常常“抗旨不尊”, “我不要那樣!我就要這樣!” 6歲娃同時在兩個極端遊走。 他可以在學校裡做一個模範生, 回家里當一個小惡霸也因為他的兩極化, 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 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 其實,他這麼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 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他的身體發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而小孩與媽媽的關係也遊走於兩極之間。 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 又同時嚐試要自己站起來, 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 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 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 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讚美的時候, 越有被稱讚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強。 6歲娃,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 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 是慣常現象! 7歲7歲的主旋律是孤獨與退卻, 盡管他也有快樂的、生氣勃勃的時刻。 他不再像 6 歲時那樣和你頂嘴, 卻也不那麼喜歡與人交往, 而更喜歡自己獨處。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 工作起來磨磨蹭蹭。 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 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時, 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 也不行動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里, 哪怕他瞪大眼睛看著你說話, 他其實都並沒有注意到你說的是什麼, 他可以對外界充耳不聞。 他的生活充滿了感傷的基調。 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 甚至幻想他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 所以家里人才會虐待他。 父母除了需要表達理解外, 不必將7歲娃抱怨家人虧待他看得太重。 因為7歲娃往往沉浸在自己內心世界中, 他很容易“忘事”,比如你叮囑他做個什麼事情, 他明明答應了,到頭來卻忘記了。 那就反覆多提醒吧。 總之,耐心些,寬容些。 還有,因為7歲娃追求完美的傾向, 他的創造力可能因為追求完美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製。 這其間的孩子向你展示“藝術大作”的頻率會低很多。 不過,另一方面,恰是因為他的追求完美的傾向, 這時的孩子比6歲時容易“受教”多了, 他會樂意接受你的指教、批評,從頭再來一遍, 而不再像6歲時那麼容易生氣、沒有肚量了。 8歲具有評價事務的能力。 喜歡往外跑,行動敏捷,具有評價事務的能力。 也就是說,道德意識的建立,從此開始。 能迅速地完成你交代的事情, 甚至喜歡飛快地做完,以博得你的稱讚。 他還能對自己完成的事加以總結和評價,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自我批評。 他和媽媽的關系很是親密。 6歲娃會和媽媽頂嘴, 7歲娃會埋怨媽媽, 8歲娃則喜歡黏著媽媽,察言觀色地取悅媽媽, 甚至可能做些自己並不喜歡的事來討好。 因此,這時的他深受媽媽的影響。 只要媽媽能維持舒暢的親子關系,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和關注, 與8歲娃相處非常容易。 往往,媽媽只要看一眼, 就足以遏止他的調皮搗蛋, 不再需要任何說教。 因為8歲娃非常在意和媽媽的親密時光, 因此你可以利用這一點和孩子好好協商, 比如說好孩子做了某件事以後, 你們可以花些時間一起做些孩子想和你一起做的事。 孩子想滿足你取悅你, 其實是他對你的稱讚、時間、關注、喜愛非常渴望。 因此你要多關心他,不要吝惜讚美和鼓勵。 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 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 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麼評價他, 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 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 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 因為他真的想而且在乎他做得好。 於是當他受到指責批評時, 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怪別人的不是, 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 不過,一旦真是自己理虧, 他又會誠懇地道歉, 並承諾“以後不再怎麼怎麼”。 典型的感受自我的方式, 7歲娃喜歡退出外在世界而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 他的困擾大多來自他對自我的感受和評價。 8歲娃相反,他喜歡把這個“自我”放到外部世界中去, 熱切地感受其中的一切。 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交往, 通過更廣泛地與成人和朋友打交道, 也通過電視等對這個世界的進一步擴展, 8歲娃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 自己他人之間在行為以及感受上的相同與不同。 尤其是越來越多地發現他與別人之間相同之處, 這使得他從社會關系、情感、種族、宗教等各方面 對自我的鑒別越來越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