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田信玄風林火山的戰略(中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8-6 20:25: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武田信玄風林火山的戰略(中集)激戰!川中島合戰


武田信玄在北信濃的攻略中,壓迫北信濃的豪族高梨、島津和井上氏,並且將村上義清和小笠原長時一舉消滅,而他們都紛紛投靠上杉謙信。而武田信玄的攻勢漸漸迫近上杉謙信的勢力,而上杉謙信為了保衛越後居城的春日山城的安全,出兵往北信濃,搗破武田信玄的攻勢。而武田信玄則乘此機會,欲擊敗在信濃攻略中多次支援村上和小笠原的上杉謙信,雙方的碰擊促使了日本戰國史上最激烈和悲壯的戰爭 ─ 川中島合戰。

川中島合戰共分五回,而年份分別是:
第一回川中島合戰:天文二十二年(西元1553年)四月至九月,甲軍勝利。
第二回川中島合戰:弘治元年(西元1555年)七月至十月,雙方平手。
第三回川中島合戰:弘治三年(西元1557年)二月至十月,雙方平手。
第四回川中島合戰:永祿四年(西元1561年)九月,雙方平手。
第五回川中島合戰:永祿七年(西元1564年)七月至十月,雙方平手。

第一回川中島合戰在天文二十二年(西元1553年)四月展開,武田信玄率兵至北信濃葛尾城(埴科郡阪城町),而村上義清向上杉謙信求助,同時北濃豪族高梨、井上、島津、須田和栗田等族,藉與上杉謙信的親密關係,聯合上杉謙信和村上義清,對抗武田信玄的侵略。而上杉謙信答應村上義清等人的求助,支援高梨氏對武田信玄的戰爭,最後,高梨氏敗陣,而武田信玄則稱霸信濃國,上杉謙信為了保衛越後居城的春日山城的安全,正式和武田信玄宣戰,以求保障領國安全,並且探究武田信玄的實力。

武田信玄攻陷葛尾城後,士氣高昂的武田先方部隊朝著川中島南部進發,追擊村上義清等人的聯軍,於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八幡遭到村上義清和上杉謙信及北信濃豪族的五千聯軍攻擊,這就是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第一次接觸,武田軍抵抗村上聯軍的攻擊,武田軍在劣勢下退兵。同年四月二十三日,村上義清的聯軍反擊下,迅速奪回葛尾城,將守城的武田將領於曾源八郎斬殺,同年四月二十四日,武田信玄避開在?谷原的對戰,並且退兵回中信濃的深志城,而村上義清乘著士氣旺盛的軍勢,收復埴科郡阪城町內的城池、小縣的和田城和?田城。形勢不利的武田信玄則退兵回甲斐,同年五月十一日,武田信玄歸回古府,其後在同年七月二十五日,再度率兵一萬由古府出發,進駐信濃的佐久郡,同年八月一日,在小縣長窪城與村上軍對陣,攻陷和田城,將城主以下的敵將盡殺,同年八月四日,武田軍攻陷的高鳥屋城和內村城,將籠城的敵將一律處斬,翌日,攻陷村上義清根據地的?田城,村上義清再度逃亡。之後,武田軍攻陷?田城附近的十六座城池,將擒獲的老弱婦孺,帶回甲斐當奴隸。經過是次戰役,武田信玄再度制壓?田平一帶的勢力。

武田軍乘著士氣旺盛,朝著川中島南部推進,而村上義清則向上杉謙信求助,答應義清的上杉謙信,在八月率兵八千向信濃北部進發,在佈施(現今長野市)與武田軍對戰,武田軍抵不住上杉軍的攻勢,不斷拖延戰事,最終在九月一日,於八幡(現今更埴巿)敗於上杉軍的攻擊,退兵回荒砥城(現今更科郡上山田町),越後的上杉軍勢從北信濃築摩郡入侵,同年九月三日,火攻青柳城(現今東築摩郡阪北村),翌日攻陷會田虛空藏山城,之後上杉軍攻擊麻績城,籠城的武田軍作出激烈的抵抗,最後被上杉軍攻陷,在荒砥城的武田信玄,放火燒城,並且往?田城撤退,同年九月十七日,上杉軍從埴科郡攻入,攻擊阪木南條城,並且火燒城池,武田信玄從?田城出發,截擊善光寺平的上杉軍的支援,九月二十日,上杉軍撤退回越後。武田信玄在十月七日退回?田城,其後路經信濃深志城,並且在十月十七日退兵回甲斐。

第一回川中島合戰的主要戰場在川中島南部和東築摩郡北部發生的,武田與上杉兩軍的對戰都是全面衝擊的,雖然戰況對武田軍不利,但武田軍在善光寺平的突襲上杉支援隊,扭轉了戰事的結果,總算獲得小勝利。

武田信玄在天文二十二年(西元1553年)接二連三的對抗上杉軍的攻擊,真正感受到敵軍的強勁和堅固難破的軍勢,使武田信玄深切明白到自己的實力未能夠和上杉謙信對決,為了日後使武田後方支援無任何阻礙,於是和今川義元、北條氏康結成三國同盟。武田、今川和北條的三國同盟的成立使武田勢的東、南兩面的潛在敵人化解後,能夠專心致志對付上杉謙信。另一方面,越後的上杉謙信在天文二十二年秋,執意上洛的謙信得到特別的賞賜,後奈良天皇賞賜一把劍和金盃,表揚他在平定越後和消滅鄰近的敵人有功,上洛接受賞錫。

天文二十三年七月,信濃的下伊那郡和佐久郡爆發動亂,亂黨的勢力日益增加,當中還有很多野武士加入。同月二十日,武田信玄率兵由甲斐出發,往信濃招降知久氏,並且平定下伊那郡的動亂。並且在同月,武田信玄的長子武田義信平定佐久郡的叛亂,攻陷小諸城和內山城,將亂黨的軍事指揮和三百餘眾的野武士一律處斬。天文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小川(現今上水內郡小川村)的大日向主稅助送來書函,信內感謝武田將領長阪虎房盡力的保護他們,日後策劃發動上杉家的內亂,並且表示願意歸順武田家,同月二十六日,信玄送出書函,表示願意支援他們的行動。於是他們在上杉家臣中挑撥是非,最後上杉家發生內訌。在同年十二月時,越後刈羽郡的北條高廣向武田將領甘利忠昌示意願為武田內應,並且勸喻武田信玄共同舉兵。於是北條高廣在北條城(現今柏崎巿)舉兵叛亂。翌年初,上杉謙信攻擊北條高廣,而信玄也派出援軍支援北條高廣,在天文二十四年二月,上杉謙信降伏北條高廣的叛變。最後,武田信玄得到大日向主稅助幫助,佔領安曇郡千見城(現今北安曇郡美麻村),並且在糸魚川防備上杉軍勢的入侵。

第二回川中島合戰在弘治元年(西元1555年)發生,上杉謙信鎮壓北條之亂後,在天文二十四年(西元1555年)四月,率兵八千往北信濃進發,同年七月,攻陷了善光寺東面的橫山城,而信玄方面率兵一萬二千往信濃,善光寺的堂主栗田氏在旭山城籠城,與上杉謙信對陣。而武田信玄的本陣則在犀川旁的大塚城。

根據〔勝山記〕記?,當時的信玄,得到旭山城的三千援軍、弓八百張和三百支鐵砲的支援。註:〔勝山記〕是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町的富士禦室淺間神社所寫的古文書,記?著戰國時代甲斐的周邊國家的狀況的貴重史料。全一冊在西元564至西元1559年的一千年的富士北部的農民的生活和戰國諸侯的外交,天氣和地震、火山等的氣象現像的記錄史書。很多人都認為武田信玄是思想傳統,不嘗新事物的戰國大名。但實際上,自鐵砲在天文十二年傳入日本後,武田信玄對著這新式武器特別注視,這十二年來,信玄不斷找尋鐵砲的輸入,並且適量購入以增加戰略的新元素。而在川中島合戰中,駿河國的今川義元,在三國同盟關係上,送上數十支鐵砲來支援武田信玄。

同年七月十九日,武田軍與上杉軍在川中島再度開戰,上杉謙信率兵渡過犀川迎擊武田信玄的進攻。兩軍在亙相撕殺中,武田信玄將書信送給上杉軍中內應,策劃其叛變,但上杉謙信在戰事繁亂中無意間截獲其中的書信,謙信立刻將密謀策反的將領軍法處決,但不能壓止上杉軍籠罩著軍心不穩計程車氣,戰事持續,使兩軍沒有任何優勢。最後,兩軍在犀川兩岸對峙,戰事陷入膠著狀態。兩軍亙有攻勢,但雙方並沒有任何佔優之處,而且兩軍對峙已經足足三個多月,軍士已經長期疲倦,士氣亦因戰事拖延而變得頹廢和產生喧嘩,最後,在武田信玄的邀請下,今川義元派出使節調停戰爭。在十月十五日停戰條約成立,而雙方舉出的停戰條約條件是將北信濃的諸豪族歸還,並且兩國以川中島為界限,不作任何挑釁性的行為,最後兩軍撤兵回國,而村上義清在停戰條約協定下和一眾依靠上杉的北信濃豪族返回自己的勢力上。而武田信玄在這次戰爭後,對川中島的地形和諸勢力分佈有著更詳細的瞭解。

第三回川中島合戰在弘治三年(西元1557年)發生的,葛山城位於善光寺的後山,是上杉謙信的落合一族(葛山眾)的根據地,葛山城是善光寺的戶隱往越後的主要通道的城池,是個防守越後的前方城池。在弘治二年(西元1556年)三月,武田信玄與葛山眾的菩提寺靜松寺的住持相交多年,在武田信玄的調備下,以該寺的住持來煽動落合一族的支持。同年八月八日,武田信玄寫信督促真田幸隆盡快攻陷尼飾城(現今長野巿長代町),以確保由小縣經地藏?往川中島道路暢通。

而另一方面,上杉謙信在弘治二年三月,突然宣告退隱,使上杉家產生混亂,而家臣長尾政景勸告上杉謙信,挽留了上杉謙信的退隱意向,在同年八月十七日,上杉謙信正式宣告取消引退。武田信玄乘著上杉家混亂,挑撥著對謙信反感的老臣箕冠城城主大熊朝秀在越中起兵反叛,而陸奧會津黑川城的蘆名盛氏的將領山內舜通出兵援助大熊朝秀,並且和越後赤谷的小田切安藝守共同牽制著上杉勢的東面。而大熊朝秀由越中出兵,往越後攻擊,最後,在同年八月二十三日,上杉謙信派遣上野家成平定大熊朝秀的戰亂。

弘治三年(西元1557年)二月,信玄藉越後下大雪,上杉謙信難以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由北信濃出兵,並且在葛山城的內應協助下,攻擊葛山城。同年二月十五日,武田軍攻陷了葛山城,而城主以下的敵將皆戰死。經過葛山城攻略後,武田信玄掌握善光寺平的中心部份的統治,之後,武田軍更攻陷謙信方面的長沼城(現今長野巿)和大倉城(現今上水內邵豐野町),並且勸降飯繩神社(現今長野巿)和戶隱神社(現今上水內郡戶隱村),而戶隱神社的三院的長尾秀虎往越後逃走。武田信玄在同年三月二十八日,收到飯繩權現的神主仁科千日的書信,信內寫著祈求武田信玄武運長久,信玄欣然大喜。

武田信玄進佔善光寺平的消息傳到上杉謙信後,在弘治三年二月十六日,上杉謙信寫信予越後的色部勝長,催促他盡快出兵參陣,但色部勝長並沒有理會。其後,在同年三月十八日與四月二十一日,上杉謙信再度送出書信請求色部勝長的出兵援助。在此期間,武田信玄出兵攻擊飯山城(現今飯山巿)的高梨政賴,而政賴則向謙信請求援軍,而上杉謙信則在三月二十三日催促長尾政景率兵參陣。上杉謙信在四月十八日親自率兵一萬往信濃進發,同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善光寺佈置主營,而武田信玄則迅速地奪回山田的要害(現今上高井郡高山村)和福島城(現今須阪巿)。在四月二十五日,武田軍放火燒毀敵軍數座城池,並且將本陣轉移到旭山城,之後攻擊依附上杉勢的島津月下齋的鳥屋城,更向小川城(現今上水內郡小川村)和鬼無裏(現今同鬼無裏村)施加壓力,迫令他們支持武田軍。

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決戰一觸即發,在五月十二日,上杉謙信攻擊高阪城(現今上水內郡牟禮村),並且在城池附近用火攻攻城,翌日,向阪木城和岩鼻城(現今埴科郡阪城町)進攻,上杉軍的連帶攻勢,令到武田信玄措手不及應付,上杉謙信佔上風,之後率兵回高梨政賴的飯山城。在上杉謙信返回飯山城期間,武田勢的豪族巿河藤若則佔領野?之湯(現今下高井郡野?溫泉村),巿河氏的援軍在信玄的請求下,聯合上野倉賀野城(現今群馬縣高崎巿)城主上原與三左衛門越過草津道,準備支援武田信玄。而在?田城內的五百餘的足輕,在真田幸隆的指揮下,向武田信玄的本陣進發。在此期間,武田軍突然在七月五日,攻擊北安曇郡的小穀城(現今小穀村),並且奇兵特襲攻佔越後的糸魚川的要衝地方,此地的佔領使謙信的後方支援斷絕有著具威脅性的軍事戰略,同年八月,上杉軍一萬兵與武田軍二萬三千兵在長野若規的上野原發動對戰,最後在長尾政景的援軍下,上杉謙信突破糸魚川的武田軍的進攻,返回越後,而武田信玄經過上野原之戰後,在善光寺平附近的勢力完全覆滅,使武田信玄的軍事佈置被打破了。翌年,弘治四年(西元1558年)四月,信玄派遣在番眾進駐柏?城(現今上水內郡中條村)、東條城(現今長野巿)和大岡城(現今更級郡大岡村),以防衛日後上杉軍的攻勢。

在永祿元年(西元1558年)五月,在京都發生了重大的事變,室町幕府第十四代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長慶和松永久秀從京都追放到近江朽木城(現今滋賀縣高島郡朽木村),而足利義輝則在朽木城佈兵對峙,兩方面的攻勢亙有持續,在戰事持續中,足利義輝收到消息,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的戰爭停止了,並且和睦共處,上京傳達和睦條件,而上杉謙信上京的消息傳到京都後,三好和松永恐上杉謙信的執意上京,會令到他們在京的勢力喪失,於是在上杉的使者上,表示與將軍足利義輝和睦共處。而武田的使者是聖護院門跡道澄的使僧森坊攜帶禦內書予足利義輝將軍,信玄的和睦條件是願將軍能賜予信濃守護一職。足利義輝遂答應其條件內容,並且派遣瑞林寺的使節於翌年永祿二年將義輝將軍的禦內書送往甲斐。原本的信濃守護一職是由小笠原氏在南北朝時期賞賜的職銜,但小笠原長時被信玄從信濃追放後,該職位一直懸空多年,而當時的守護除了是名銜外,更是武士夢寐以求的職位,實際上是能夠號召該守護地區的豪族和武士的權力,這就是武田信玄所利用守護名銜的真正目的。

武田信玄於永祿元年(西元1558年)八月,收到戶隱山中院的誓文,內容講述武田軍雖佔領信濃,但信濃的諸勢力卻不滿武田家的統治,而且武田信玄位居甲斐,難以管治信濃,請求武田信玄能夠移居信濃,易於管治信濃諸勢力。武田信玄考慮到信濃是領地中最高的石高產地外,還顧慮到越後上杉謙信的入侵,使武田軍難以迅速地從甲斐出兵往信濃,令到信濃被上杉謙信佔領,繼而令到武田家踏上滅亡之路。武田信玄決定平定信濃反武田勢力,將根據地由甲斐遷到信濃。而另一方面,京都的足利義輝與三好長慶和松永久秀的和約達成,於永祿元年十一月返回京都二條城,並且在永祿二年二月二十日,收到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的和約條件,並且同意信玄的和約條件內容的賞賜。

上杉謙信於永祿二年(西元1559年)四月,率兵五千上洛覲見將軍足利義輝,更在五月一日,參見正親町天皇,並和關白近衛前嗣更意氣相投,而關東的公卿亦與謙信見面,令京都籠罩著對謙信的期望。早在永祿元年,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北條氏康攻擊,以致踏上衰亡,並且逃走到越後投靠謙信,才逃過被斬殺的厄運,而上杉憲政在越後的表現不俗,對謙信的評價更是良好,欲將上杉姓氏和關東管領的職銜讓給謙信。而上杉謙信上洛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藉此機會,向幕府提出承認謙信任命關東管領的職銜。

上杉謙信於十月歸國,並且帶來就任關東管領的消息,臣下武士皆大喜,並且送上祝儀的太刀予謙信,並祝福他能夠盡早上洛。始終關東管領的名銜是關東的武士所期望得到的,就如武田信玄得到信濃守護一樣,有著號召能力的權力,所以謙信得到該職位是上杉家(長尾家)無上的光榮。同年十一月十三日,信濃大名眾,包括:村上義清、高梨政賴等的派出使者祝賀謙信就任關東管領,而持太刀祝賀的眾豪族,包括是栗田、須田、井上、屋代、海野、仁科、望月、巿川、河田、清野、島津、保科、西條、東條、真田、禰津、室賀、綱島和大日見等等的豪族,當中有些豪族明顯是依附武田家的,但都出席謙信的祝賀,那就證明瞭關東管領的威名是令武士望而生畏的權力象徵。之後上杉謙信在半年時間內長期在越後留守,而武田信玄則乘此機會攻佔北信濃大部份地方,並且向越後侵入。

在永祿二年(西元1559年)五月,信玄在松原諏訪神社(現今南佐久郡小海町)發出誓文,而內容大概是這樣,由信濃奧郡出兵往越後邊境進發,祈求將敵城攻陷和消滅越後勢(指謙信),現獻上一幅具足(盔甲)為賞物。誓文的署名是〔釋信玄〕,這是最早記錄以信玄為署名的古文書。武田軍再度以北信濃率兵入侵越後,信玄的軍事行動引來將軍義輝注意,並且派遣使者來追問信玄,於永祿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將軍所發出的禦內書說明,在信濃國的諸勢力應與上杉謙信停止戰鬥的命令。但信玄卻沒有理會禦內書,卻在同年九月一日,在小縣郡下之鄉諏訪社(現今上田巿)發出誓文,祈願武田軍的勝利和謙信的滅亡。自京都歸來的謙信,卻急於率兵往信濃迎擊武田軍的進攻,而信玄則勸誘越中的神保良春(長職),藉上杉謙信率兵往信濃之際,神保良春出兵攻擊謙信的後方,使上杉軍士氣混亂,最後退兵回越後。而上杉謙信在翌年永祿三年(西元1560年)三月,在椎名康胤的協助下,攻陷神保良春的富山城(現今富山巿)和增山城(現今礪波巿),將神保良春追放。

永祿三年八月,上杉謙信在上杉憲政和佐竹義昭的求助下,往關東出兵,在出征之前,在八月四日,寫信予長尾政景堅守春日山城,並告之他如有緊急的事情發生,就寫信予信濃的勢力尋求協助,於同月二十五日,長尾源五、?崎和泉守景家與一眾留守部將在春日山城的警備中,嚴密監視信濃武田軍的動靜,而飯山城的高梨政賴亦協助上杉家監視武田軍。而上杉謙信攻陷上野國的沼田城(現今群馬縣沼田巿)後,在廄橋城(現今前橋巿)駐守,而另一方面,相模的北條氏康進駐在武藏國的松山城(現今埼玉縣比企郡吉見町),而氏康向信玄提出牽制謙信的求助,於是武田信玄在九月,率兵由信濃出發,在佐久郡松原社(現今小海町)發出誓文,祈願十日內攻陷龜藏城。之後,在川中島建築新據點 - 海津城(現今長野巿松代町松代城),並且命令高阪昌信管治。

而另一方面,信玄的夫人的妹妹是石山本願寺顯如的妻子,信玄藉此關係,利用本願寺的一向宗力量來計劃加賀、越中的一向宗門徒向越後的謙信諸將留守的領地發動?亂。在十月十七日,武田信玄寫信給予越中井波的瑞泉寺(現今富山縣東礪波郡井波町)的執事上田藤左衛門與神保良春合作,命令其一向宗門徒侵入越後,而且加賀、能登和越中的一向宗門徒視上杉謙信的祖父長尾能景為仇敵,在長尾能景統治越後,不斷壓止和禁制一向宗的任何活動,並且將他們追放到越中一帶。於是將積壓多年的仇恨,藉此時機,發動了巨大的騷亂。而武田信玄藉以一向宗與上杉家的仇恨,使上杉謙信的領地發動起史無前例的混亂。

永祿四年二月,是值關東的正月,上杉謙信命直江實綱(景綱)從越後調配兵力來支援本陣,並且在三月,包圍北條氏康的根據地小田原城,而氏康以籠城來拖延上杉的包圍攻勢,之後,謙信轉移往鎌倉。謙信在閏三月十六日,在鶴岡八幡宮的社前,就任關東管領,並且行襲名式,成為上杉憲政的養子,謙信正式使用上杉的姓氏,而上杉憲政將〔政〕字授與謙信,改名為上杉政虎。武田信玄為了牽制謙信的軍事行動,號召北信濃的武士集結在海津城,並且應北條氏康的要求,派出援軍往小田原城,同年四月,武田軍越過碓冰?,進駐上野松井田城,以借宿為名,放火燒城池附近的地方來實行攪亂工作,以牽制上杉軍的攻勢。

第四回川中島合戰在永祿四年(西元1561年)爆發,是五回的川中島合戰中最激烈和悲壯的戰爭。說到川中島合戰中,很多人想起謙信與信玄的對決那一幅繪畫,但實際上,第四回川中島合戰,是戰國史上最具代表的激戰的,而且兩位在戰略和行軍調配上,都是平分秋色。以下是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的概說。

永祿四年六月下旬,謙信從關東退兵歸來,與此同時,陸奧會津的蘆名盛氏和出羽的大寶寺義增的援軍來到越後。在同年八月十六日,謙信命長尾政景為春日山城的留守大將,而謙信親率一萬六千大軍向信濃進攻。而另一方面,武田信玄得悉上杉謙信的攻擊信濃消息後,率領一萬八千大軍援助海津城的防備,向北信濃進發。該戰的經過是,在同年九月十日,兩軍在川中島爆發激戰,上杉謙信佔領妻女山為本陣,與武田軍的海津城對峙,在九月十日早上,上杉謙信率兵渡過千曲川向八幡原與武田軍對決。初時,武田軍陷入苦戰,但是得到武田別動隊的支援,在側翼攻擊上杉軍,使上杉軍陷入劣勢,最後往善光寺撤退。此戰過後,武田軍的大將武田信繁、山本勘助、?住(諸角)虎定、初鹿野源五郎、油川信連和三枝守直等的有名武將皆被戰死,使武田軍元氣大傷。

上杉謙信在九月十三日,在軍中論功行賞,並感謝諸將在是次戰役上的奮戰,雖然上杉方的親族在戰爭中戰死,但亦殺退了武田軍數千士兵而榮感大勝,在此一生也忘不了有功之將的名譽與忠節,並且賞賜金錢予有功之將。而信玄在十月十一日,在土屋豐前守的感謝下,得到謙信的部份勢力範圍,武田信玄領有水內郡和田城和長池城的二百多貫的土地,而整合戰爭中的利益,武田信玄是實質的勝利者。

接下來是徹底研究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的內容情節,最先出兵的上杉謙信在八月十四日將二萬留守部隊在春日山城作防守之用,而謙信親率一萬六千大軍在春日山城出發,翌十五日,到達善光寺,並且將三千兵留守作兵站基地,作日後退兵和補給的支援,而主力部隊則繼續南下,翌十六日,在川中島南部的妻女山建立本陣,而在東北約三公里便是武田信玄的海津城,由高阪昌信的二千兵防備著。上杉謙信的佈處的主陣,深入武田領內的地方,並且鄰近敵方的海津城,其大膽作風與謙信格格不入,於是引起了不少史學家的懷疑。而且上杉謙信在這次的戰爭中,可動用的兵力十分充裕,只派出一萬三千大軍作戰場上的運用,看來是勝券在握,而且在後方的補給線中,亦確保了川中島北部往越後的路線暢通,使謙信大膽地深入敵方陣地,假若武田軍在海津城出兵包圍妻女山的上杉本陣,上杉軍將陷入危險之地,而根據一般的常識戰略思考是令人無法理解謙信的行動,而可以解釋謙信的這種背水一戰的軍事行動是藉這個因素,將計就計,誘導信玄大軍包圍其本陣,接著來個突擊,反包圍武田信玄的大軍。而另一方面,謙信出兵的情報傳到信玄,武田信玄在同年八月十八日由甲斐率兵出發,路經信濃,並等待信濃諸將的參陣,使行軍延遲。六日後,在八月二十四日,兵力達一萬八千大軍在妻女山的西北方約八公里的茶臼山對陣,武田軍原定往海津城進發,接著集合全軍包圍在妻女山的上杉本陣,但恐上杉謙信是早有預謀,所以在距離敵陣較遠的茶臼山佈陣,並且可以截斷上杉軍的退路。

兩軍在千曲川的對岸對峙,戰況如箭在弦,在軍情緊張的時候,在上杉主陣中,不少重臣曾向謙信進言,提出調配在春日山城的留守部隊的支援,而謙信的態度則悠然自得,沒有理會這種要求,並且拿起小鼓,朗誦起詩詞來,顯得謙信一臉泰然自若。謙信的沈默不動的對峙,使信玄亦抱著同樣的態度來注視上杉軍的動靜。信玄與謙信的對陣,雙方的士兵充滿著積極計程車氣,只需其中一方先動,戰果可能已經不同,但信玄在川中島的佈陣來說,已經是包圍之勢,加上已掌握上杉軍的補給和退兵路線,所以並不怕謙信的計謀。兩位勇謀兼備的主將,在以往的對戰中,深知對方的動靜,大家抱著敵不動、己不動的心態,由八月二十四日以來,雙方並沒有作出行動,而戰況卻緊張迫切,其中一方難免捱不住而主動出兵。最終,武田信玄在八月二十九日作出行動,撤離茶臼山的本陣,渡過千曲川,往海津城移動。信玄的行動,無疑是打開了上杉軍的補給和退兵的路線,而信玄的作戰計劃是引誘謙信率兵行動,並且在上杉軍的側翼攻擊下去。雖然退路已開,但上杉軍卻沒有任何動靜,沒有主動出兵維護補給和退兵路線,好像在等待時機來臨。戰事再陷入膠著狀態,由對峙至今,兩軍沒有任何衝擊,而時間亦踏入九月,謙信在妻女山佈陣至今已經二十餘日,在兵糧短缺下,士氣漸漸衰減,這種情形持續下去,將對上杉軍不利,最終迫使上杉謙信踏出第一步。

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的當天,武田信玄為了制訂戰略方案,於是在海津城召集諸將開軍事會議,最早發言的是勇將.飯富虎昌,他說:“我軍在兵力和軍事佈處上都是比上杉軍佔優,如果害怕謙信的計策而不採取主攻,將會被一眾家臣嘲笑,所以應該在一刻鐘後,主動攻擊上杉軍。”飯富發表後,馬場信房亦提出相同的論調,他說:“長時間的對峙會影響軍士計程車氣,而且越後的補給線和援軍將會到達敵方陣營,應速戰速決,振奮軍心。”信玄面對著群臣的意見,他何嘗不曾想過,但問題是具體的戰略是否依照著包圍攻擊,但這樣的常規戰略會被上杉謙信察覺。在信玄苦惱之時,信玄的軍師山本勘助打破沈默,向信玄提出以下戰略,他說:“兵分兩路,先派遣別動隊迂迴行軍,在上杉軍的背後發動奇襲,迫使上杉軍往川中島逃走,而主力部隊則在川中島迎頭痛擊上杉軍,使兩軍前後夾擊,方為有效地消滅謙信軍。”這就是被後世推崇的“啄木鳥戰法”。並且在明早六時左右,為合戰而作準備。武田信玄對山本勘助的計謀反覆思量,認為是先制攻擊的最佳方案,並且對計劃充滿信心,勢將上杉軍擊破。在九月九日深夜,武田軍開始準備計劃上的內容,並且等待黎明前的時候來臨。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6-16 10:36 , Processed in 0.070431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