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翻攝自網路)
最近與家長的溝通的過程中, 發現有一些家長到了學校或者安親班, 交了學費後,就會說: 「這孩子我搞不定了,全交給你們了。」 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 因為以下這幾點,如果單靠老師,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了...
1、寫字和握筆姿勢如果你經歷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 你會感悟到,孩子寫一手帥氣的鋼筆字, 是非常有價值的技能。
把字寫好,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 如果你還年輕,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那就從這一點開始吧。 請您記住,一個班裡有那麼多學生, 老師沒精力逐個糾正沉重的握筆姿勢, 沒精力激勵每個孩子都去練字。
(圖片翻攝自網路)
2、叛逆期的衝撞孩子到了四五年級,就敢跟你頂嘴了 也許是爺爺奶奶慣的,是父母沒規矩慣的。
記住對孩子的缺點要對症下藥, 尤其是,對原則問題就是不能讓步。 譬如,作業沒完成,就是不能睡覺; 關上電腦,就是不許玩遊戲。
請您一定記住,五六歲開始, 如果你捨不得對孩子說「不」, 到了10幾歲,你就不敢對孩子說「不」了。 不要埋怨孩子不聽話, 你在孩子幾歲的時候,就埋下了隱患。
還請您記住,老師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 學生往往怕老師,但是孩子不怕你, 就是因為你沒有制定讓孩子尊重並且畏懼的規矩。
(圖片翻攝自網路)
3、讀書的興趣讀書的興趣,是從小時候開始的, 此時,孩子愛不愛看書, 跟父母的表現有直接關係。 家裡的書多,孩子就讀得多。
家裡沒什麼書,孩子就不喜歡讀書, 父母沒給孩子傳承給愛讀書的習慣, 孩子怎麼愛讀書呢? 孩子對父母讀書就沒印象, 他們就只能模仿讀書以外的事情。
不要試圖透過老師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 習慣應該是家長培養的。
(圖片翻攝自網路)
4、良好的生活習慣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家長愛衛生,孩子也就愛衛生。 家長樂於助人,孩子也就助人為樂。 要想讓孩子成為高尚的人, 家長的行為絕對不能卑劣。
老師教給孩子的多是課本的知識, 課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習慣, 做人道理等等,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每一任老師。
(圖片翻攝自網路)
5、孩子細節上的管理有些孩子做作業磨蹭, 有些孩子做作業馬虎, 有些孩子總是在最後時候才想起趕作業。 這些不好的習慣都是家長嬌縱出來的。
家長要學會督促孩子,利用時間, 早早地完成作業,免得孩子最後搞突擊。 尤其孩子在小學階段, 家長必須要培養孩子儘早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你遷就孩子就等於傷害孩子。
完成作業了,剩下的時間, 孩子可以讀課外書,可以休閒。 請您記住,老師只能出作業, 好的學習習慣,則是由家長培養的。
(圖片翻攝自網路)
6、給孩子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孩子厭學,孩子逃學, 但實質上, 是家長從小對孩子胸懷培養的結果。
家長們要記住,夫妻和睦, 家庭幸福,孩子就不會想不開。
最近某中學的高材生, 因為父母吵鬧著要離婚, 孩子一氣之下跳樓了。 孩子沒了,父母一生都會懊惱。
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83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