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12|回復: 0

剛正廉直的傅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 11:45: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剛正廉直的傅咸

西晉是在世家豪族支援下建立起來的王朝。皇族司馬氏原本就是豪族地主,因而訂定了一系列維護世族利益的法令,縱容世家豪族肆意侵奪百姓,過著非常腐化糜爛的生活。開國的晉武帝荒淫無度,擁有後宮妃嬪宮女近萬人。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如此,自然上行下效,整個豪族地主階層,競相以豪華奢侈為榮。結果奢侈之花費,更甚於天災。但是,同樣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傅咸卻不肯同流合污,他疾惡如仇,不惜冒殺身之禍,彈劾貪官。他一生剛正廉直,留下美名。

明識吏弊諫省官事

傅咸(239-294年),字長虞,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人。傅氏是當地漢魏以來的名門大族。傅咸的曾祖父、祖父,先後擔任過漢魏的邵太守。他的父親傅玄是曹魏時的弘農(今河南靈寶北)太守,領典農校尉。西晉取代曹魏以後,官拜禦史中丞、司隸校尉等職。傅玄是個性格剛毅耿直、不肯容人過錯的人。他任職期間,敢於直言匡正,指斥時弊,而且學識淵博,勤於著述,有《傅子》數十萬言和文集百卷傳世。傅咸在父親的熏陶教育下長大成人,也養成了處世嚴謹、才思敏捷、疾惡如仇、推賢樂善的品格。他仰慕為官清廉的季文子和仲山甫,也喜歡寫評論時事的文章,還得了個「近乎詩人之作」的好聲譽。

晉武帝泰始九年(273年),傅咸官拜太子洗(音「顯」)馬、掌管圖籍等。隨後又襲封父爵,遷任尚書右丞。時隔不久,出任冀州刺史。又因繼母不肯隨他赴任,孝順的傅咸上表請求解職,並得到晉武帝的恩准,於是改任司徒左長史,到宰相府任職。

當時西晉還處在建國初期,朝政方面存在著許多弊端,尤其是官僚機構臃腫重疊,冗官太多。晉武帝想有所改進,便下詔徵詢意見。傅咸遂上書指出,西晉建國15年了。可是仍然沒有做到國富兵強。老百姓不富裕,一遇災害便忍饑挨餓的。讓國家經濟困難,公私都不能充實的根本原因,就是設置的官吏太多。如今的戶口數目不過是漢朝的十分之一,可是設置的郡縣比漢代還多。虛設的將帥幕府,動不動就上百個,原本只需四、五個都督,現在卻超過十個,官員如此之多,卻無益於保衛國家,只吃糧不管事,沒有一點用處。五個等級的諸侯,都可以設立自己的官屬。所有這些官吏的供應,全從老百姓身上出,這就是困乏的原因所在。傅咸最後強調:「當前最迫切的事情,是精減政府機構和官員,停止不必要的勞役。從上到下,都該致力於農務。」

傅咸的主張雖然切中時弊,晉武帝卻沒有採納。因為西晉皇室代表的便是門閥世族利益,他們在政治上享有種種特權,只有濫設官職,才能滿足他們的私欲。實際上,官職的虛設本身就是為了優待世族階層,是統治者內部的利益均沾,因此要想裁減臃腫的官僚機構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主張「並官省事」的傅咸,反被譏笑為俗吏。

傅咸為官清廉公正。他在擔任司徒左長史時,豫州大中正夏侯駿上書說,魯國的小中正、司空司馬孔毓病得很重,不能接待賓客,請求讓別人接替他的官職。可是,不幾天夏侯駿上書讓孔毓擔任中正官。中正,是魏晉南北朝時為推護世族政治特權的一種選官制度,又稱「九品中正」或「九品官人法」。中正官掌握著評定、舉薦當地士人的權力。司徒魏舒不同意讓孔毓出任中正,夏侯駿多次力爭。傅咸遂以夏侯駿處事隨心所欲、強詞奪理,奏請罷免夏侯駿大中正的職務。然而,司徒魏舒和夏侯駿有姻親關係,所以傅咸的奏請屢遭拒絕。他為堅持正義,據理力爭,甚至上奏晉武帝。結果,反被司徒魏舒彈劾,說他詆毀上司。最後傅咸降任了車騎司馬。

直言匡正疾惡如仇

西晉門閥士族由於享有種種特權,奢侈之風愈演愈烈。特別是晉武帝司馬炎,不僅後宮嬪妃美女上萬,而且公開賣官鬻(音「玉」)爵,中飽私囊。晉武帝的駙馬王濟,用人奶餵養小豬,然後蒸食,受到晉武帝的讚賞。太傅何曾每天的伙食費高達萬錢,還嫌飯菜不夠好。甚至,晉武帝還縱容支援他的舅父王愷與散騎賞詩石崇鬥富。王愷家做完飯後用糖膏洗鍋,石崇家做飯就用白蠟當柴燒。王愷用紫色的絲綢作步障四十里,石崇就用織錦花緞作步障五十里。石崇用花椒粉塗刷牆壁,王愷則用胭脂塗刷牆壁。當時有人評論說王愷比不過石崇。王愷很不服氣,晉武帝也想幫他勝過石崇,就送給他一株很珍貴的珊瑚樹,高約兩尺左右。王愷得意地向石崇炫耀。豈料石崇一看,當即用手中的鐵如意把它打了個粉碎。王愷大怒,認為石崇嫉妒他的寶物。石崇漫不經心地說:“用不著惱,我馬上賠你一個。”於是讓僕人取來一批珊瑚樹,其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任憑王愷挑選。由此可見當時的豪門世族揮霍奢侈到何種程度。這場比闊氣的鬧劇就這樣結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陽出了名。

面對這種揮霍財富如糞土的豪奢之風,疾惡如仇的傅咸,憤然上書晉武帝,大聲疾呼禁奢。他說:「糧食和布帛都很難製,若不加以節制,終有匱乏的一日。從前聖明的帝王治理天下,對吃肉和穿絲織的衣服都有所規定。由奢侈造成的浪費,比天災還要嚴重。古時候人多地少,人們還有積蓄,是因為節儉的緣故。現在土地遼闊人口稀少,反而物品匱乏,是因為奢侈的緣故。要想讓人們崇尚節儉就必須譴責奢侈。如果奢侈之風得不到整治反而互相攀比,那就沒有止境了,必然要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傅咸還指出,整治奢侈之風,要從統治集團內部做起。他進而援引史實說,先前曹魏時,毛介為吏部尚書,所任官吏都是清廉正直的人,因而天下的人無不以廉潔自勉,即使是朝中寵貴的大臣,也不敢超越常規穿戴華麗的衣冠、乘坐太過豪華的車馬、隨便吃美味佳肴。如果現在下令各級官員都像毛介那樣以身作則,去奢從儉,改變不良的奢侈之風並不困難。

晉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愷一樣,一面加緊搜刮,一面窮奢極侈。西晉王朝一開始就這樣腐敗,這就注定要發生大亂了。

傅咸的勸諫無疑是利國利民的良策,同時也表現了他廉潔自律的高尚品格。然而,儘管傅咸一再向西晉最高統治者直言匡正敲警鐘,卻並未引起重視。奢靡之風依然盛行,西晉王朝也就難免不在奢侈腐敗中日趨滅亡了。

整肅吏治彈劾貪官

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去世,皇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由於晉惠帝先天智能不足,沒有能力治理國家,先後由太傅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專權。由於二人互相仇視,導致政局動蕩不安,傅咸深懷憂慮。為了防止禍亂,他不惜冒著殺身之禍,再次向權臣進諫,表達他憂國憂民、不肯隨波逐流的心願。

博咸首先對楊駿說:「居喪三年的制度,早就不實行了。如今皇上謙和,把朝政委託給你,可是天下臣民並不認為這是上策。面對這種局面,恐怕你也不易承當。先前周公是位聖人,他輔政後還招來流言蜚語。何況如今的皇上年齡並不像當年周成王那樣幼小。所以我私下認為,等喪事辦完之後,你應當慎重考慮進退的事情。如能體察我的真誠,也就用不著多說了。」

楊駿不予理睬,傅咸又多次規勸。楊駿心懷不滿,想把傅咸趕出朝廷,去作郡守。楊駿的外甥李斌勸他說:「貶斥了正直的人,恐怕也有損你的聲望。」楊駿這才沒有趕走傅咸。楊駿的弟弟楊濟則又給傅咸寫信說:「俗話說,『生了一個傻兒子,一輩子無官司。』官場上的事情是不宜搞得太清楚的,我擔心你的腦袋都要碰破了,所以寫信提個醒。」傅咸回信說:「衛公曾經說過:『醇酒美女殺人,比直言殺人還要厲害』。可是,因酒色獲罪而死並不後悔。因擔心言行正直會招來災禍,是由於此心並不正直,只求苟且偷生,明哲保身罷了。自古以來,凡是言行正直而招來災禍的人,往往是由於疾惡太深,矯枉過正;或者並非真心實意,只想高聲痛斥,出氣泄憤而已,豈有赤誠之心反遭仇視的道理呢?」

元康元年(291年),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干政。賈皇后雖然善於權術,但也起用了一些正直的官員,使西晉王朝出現了短時的安靜。傅咸也在這時官拜太子中庶子、禦史中丞。不久朝廷下詔,要群臣舉薦郡縣官吏,候補朝官。傅咸又懷著為國除弊的誠心,再次上書朝廷,表達他對選官的意見。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關鍵在於選任合適的官員,因而希望通過選任官員整肅吏治。傅咸主張選官用人,唯才是舉,一視同仁,不應該鄙視出身微賤的人和輕視地方官員。現在官員競相謀奪朝內官職、不願擔任外官已成風俗,應該儘快革除,使各級地方官員安于本職,勤於職守。他認為地方官直接親近百姓。他們的品質優劣、政績好壞是關係到社會能否安定、政權興衰的大事。因此,既要重視地方官的選任、提拔,又要注意聽取批評建議。

不久,傅咸又被任命兼職司隸校尉。這是一個負責糾察京師百官以及所轄各郡官吏的重要職務。當時朝綱渙散,豪門放縱,結黨營私,請賄相托,混亂朝野。傅咸上任伊始就嚴加查處違法亂紀的官員,上書奏請罷免河南尹司馬澹、左將軍司馬倩、廷尉高光和兼任河南尹何攀等人的官職。這一舉措震驚了文武百官,致使京都肅然,貴戚懾伏。

接著傅咸又彈劾了位居尚書左仆射兼領吏部尚書的重臣王戎。王戎生性貪婪吝嗇,廣收八方園田,聚斂無度。雖居高官顯位,卻漠不關心國事,隨波逐流。由於他主管吏部工作,一些心術不正的人乘機鑽營,通過行賄求官與升遷。結果,不少人到任不久就得到提拔。從而也使地方百姓受困于接連不定的調任,基層吏卒則疲憊於迎送之中。傅咸上書指出:按照古代典制,官吏三年考核一次,經過三次考核才能決定升遷。可是現在,有的地方官吏任職不到一年,就被王戎調入京師。如此一來,不僅沒有考定政績的優劣,而且使地方百姓忙於送故迎新,輾轉相望於道,影響了農務。王戎的這種驅動浮華、敗壞風俗的行徑,非但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損害了國家權益。因此,應該罷免王戎的官職,以敦風俗。傅咸同時指出:王戎的兩個幕僚李重和季毅,不勸勉王戎,匡正弊端, 也應該一併免職。

王戎是朝中的寵臣,權勢顯赫。傅咸無所顧忌,仗義彈劾,雖得到晉惠帝的肯定,但也遭到了王戎及其親信的反對。禦史中丞解結反彈劾說,傅咸彈劾王戎違背典制,超越職權侵犯了他人的職守,所奏不是他分內的事,應該將他免官。面對惡意的攻擊,傅咸毫不退縮。他義正辭嚴地反駁說:「身為司隸校尉,糾察違法亂紀的官吏,是應盡的職責。嚴正自身,以率他人,是應盡的義務。如果自己違犯了法令,甘願受罰不求寬大處理。司隸校尉與禦史中丞共掌糾察皇太子以下文武百官的職權。豈有可以糾察皇太子而不可糾察尚書的道理!」由於傅咸的申辯十分有道理。朝廷也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對。正直的朝臣對傅咸的凜然正氣十分欽佩,稱讚傅咸剛正不屈,忠誠果斷。

元康四年(294年),傅咸逝世,享年56歲。朝廷諡「貞」。他一生剛正廉直,無私無畏,是無愧於這一諡號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2 16:49 , Processed in 0.0205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