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59|回復: 0

高宗繼位與武則天稱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1 20: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高宗繼位與武則天稱帝
公元 690 年 -- 公元 705 年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九年),唐太宗死,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
宗(六四九 -- 六八三)。高宗執位初期,尤其是永徽間(六五○ -
- 六五五),大體承襲太宗以來的繁榮局面,故史稱『永徽之治,比
隆貞觀』。但他在永徽末立武則天為后,並將朝政委諸其手,結果導
致武后擅權專政、武周代唐革命等事件之出現,遂開初唐之世女人干
政迭生的混亂局面。

  武則天(六二四 -- 七○五)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
人。父武士 (五七七 -- 六三五)在隋朝時做過木材商和低級軍官
,後從李淵,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並先後任過唐之揚州都督府
長史、利州都督和荊州都督。武曌在十四歲就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
人,賜名武媚。太宗死時,被迫入感業寺當尼姑。高宗上臺後,重新
宣她入宮,封為昭儀。在再度入宮後,武昭儀初竭力奉迎正宮王皇后
,旋又大力加以排擠搆陷。永徽六年(六五五年),高宗廢王皇后,
改立武昭儀為后。當時大臣褚遂良(五九六 -- 六五九)曾反對此事
,諫曰:「皇后無他過,不可廢。陛下必欲立后者,請更擇貴姓。(
武)昭儀舊事先帝,身接帷第,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高宗雖『
羞默』,仍照行不變。不久,王皇后即遭害,而反對立武氏為后的元
老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也被貶逐而死。

  武氏一當上皇后,即參預朝政,特別是顯慶五年(六六○年)後
,高宗經常有病,『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政務多委武后代決
,凡官奏事均由其處置。上元元年(六七四年),高宗稱天皇,武后
則稱天后。當時朝野上下並尊高宗、武后為『二聖』,實則武后已權
傾人主,政無大小均歸其所決。

  武后原有四子,初立長子李弘為太子,弘死(一說為武后所鴆)
,改立次子李賢(六五三 -- 六八四),旋廢,再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弘道元年(六八三年)十二月,高宗死,太子顯立,是為中宗,尊
天后武氏為太后。過了兩個月,太后廢掉中宗,改立四子李旦為帝,
即睿宗,而由武太后臨朝稱制,全權在握。武后專政引起一些唐朝大
臣和宗室的不滿,光宅元年(六八四年),徐敬業(? -- 六八四)
等大臣以匡復中宗為辭,在揚州起兵,並由駱賓王(約六四○ -- ?
)寫了著名的討武檄文,末謂『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但這次討武行動僅三個月即失敗。到了垂拱四年(六八八年),唐
宗室諸王又在博州(今山東聊城)、豫州(今河南汝南)等地發動變
亂。但是這些反武起事都迅速地平定。於是武后乃對唐之宗室、貴族
大加鎮壓,『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剌史郎將
以下,不可勝數』。

  自高宗而歷中宗、睿宗,武后實際執掌朝政已達三十多年,因權
位牢固、羽翼豐滿,乃有改朝革命之圖舉。天授元年(六九○年)秋
九月,武后迫睿宗和群臣上表請改國號,更唐為周(史稱武周),自
登帝位,稱聖神皇帝(六九○ -- 七○五),以洛陽為都,稱神京。
就這樣,武則天成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帝。

  武則天之稱帝,或謔稱為『荒唐』,認為她『荒天下之大唐』或
『荒大唐之天下』;或謂之曰『武周革命』,即『革大唐之命』,實
行『天命之變革』。當是時,則天女皇確也有不少『革命』之舉,例
如:改正朔,建子為歲首;易服色,色尚金;降睿宗為皇嗣,賜姓武
;改東都為神都;以武氏故鄉并州為北都;於神都建武氏七廟,而改
唐太廟為享德廟;改官制,以尚書省為文昌臺或中臺,吏、戶、禮、
兵、刑、工六部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等;改造文字,以『
照』為『曌』等。至於武則天本人的尊號,亦不斷增上,如『金輪聖
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等等
。其年號除臨朝聽政時的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外,在武周建立的
十五年內,就先後換了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
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曆、久視、大足、長安等十三種,幾
乎一年一種,可見則天皇帝好大喜功之心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2 03:16 , Processed in 0.0205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