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034|回復: 0

漢胡民族之大同化 -- 漢人南遷與南方之開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1 20: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漢胡民族之大同化 -- 漢人南遷與南方之開發
公元 420 年 -- 公元 589 年


  北方胡人之漢化,僅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過程的一面
,其另一面則為漢人之南遷。

  早在東漢末年,由於黃巾暴動所導致的州郡割據混戰,一些北方
漢人已向長江流域遷徒。後因五胡亂華,北方盡淪胡人之手,晉室衣
冠南渡,中原的世族和人民遂多次大批地渡淮過江,遍佈淮南、江南
一帶。東晉初,由北方抵長江一帶的漢人已有百萬人以上。有部份人
更向今福建、兩廣乃至越南遷移。如福建泉州城地跨晉江下游兩岸,
相傳晉室衣冠南渡時,避居此地者多沿江而居,故稱流經此處之江為
晉江。泉州北面有「小洛陽」,著名的洛陽橋即建於其處,其名相信
亦與晉代時漢民之南遷有關。

  大量漢族的南下,使南方許多土著民族進一步接受漢文化的影響
,通過互相接觸、交流乃至通婚,漢族和當地民族同化的過程亦大為
加速。漢族的一個支系 -- 客家,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客家
人多住於贛南、閩西、粵東一帶,其歷史上的大遷徒有數次,首次約
起於西晉永嘉之亂後,五胡的入侵迫使中原的并、司、豫諸州的一些
漢人逐漸南徒,幾經輾轉而達於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稱為「客家」
。案閩粵贛交界地區,原有今畬族之先人聚居,客家人之不斷到來勢
必與之相接觸,甚至於同化。目前畬族多分佈在閩東、浙南一帶,據
載係元明之後由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逐漸向北遷徒,然時至今日客家
話同畬族語仍頗接近,其淵源變化實值研究。僅此一例,已足見漢人
南遷同南方民族融合之關係。

  漢族的經濟文化向以中原地區為重心。南方地區甚至長江流域一
帶,原來人口較少、經濟落後,三國時雖經開發,仍然比不上中原。
但由於後來漢族的大舉南遷,不僅增加了大量勞動力,且帶來先進之
生產工具與技術,使南方地區逐漸實行精耕細作、施肥灌溉,冶鐵、
製瓷、造紙等業進一步發展,商業貿易臻於繁榮。六朝首都建康乃成
有百萬人口以上的大都市,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遂開始南移至江南一
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2 04:49 , Processed in 0.0204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