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389|回復: 0

五胡亂華與西晉衰亡 -- 永嘉之亂與西晉覆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8 16: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五胡亂華與西晉衰亡 -- 永嘉之亂與西晉覆滅五胡亂華與西晉衰亡 -- 永嘉之亂與西晉覆滅
公元 265 年 -- 公元 316 年


  五胡亂華的序幕是匈奴人劉淵之建立漢國和稱王稱帝,而其鄭士
開端則應推「永嘉之亂」。永嘉之亂指的是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
奴族所建立之「漢」國兵陷洛陽、擄懷帝北歸的變亂,它決定了西晉
覆亡之命運。

  茲將永嘉之亂和西晉滅亡的背景、經過略述如下:

  一、胡人內徒,劉淵稱帝:東漢以後,匈奴、羯、鮮卑、氐、羌
    等西、北邊境的胡族逐漸內徒,與漢族雜居,其中匈奴人是
    最為強大、首先稱王的。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
    漸西遷,而南匈奴則相率內徒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全國割
    據混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張雄跋扈」。他
    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永
    安元年(三○四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
    奴人劉淵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稱大單于,旋遷至左國城(
    在離石北),稱漢王(三○四 -- 三一○),建元元熙。至
    永嘉三年(三○八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
    今山西臨汾西)。

  二、洛陽陷落,懷帝被擄:劉淵在建國之後,即屢屢派兵攻晉,
    佔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其兒子劉聰、
    族子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
    (三一○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和弟劉聰殺和而
    自立為帝(三一○ -- 三一八)。永嘉五年(三一一年),
    劉聰派劉曜(? -- 三二九)、石勒(二七四 -- 三三三)
    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陽,晉懷帝也被擄北上。「曜等
    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人。帝
    蒙塵於平陽」。因此事發生於懷帝永嘉年間,故史稱「永嘉
    之亂」。

  三、愍帝出降,西晉覆滅:永嘉七年(三一三年)初,懷帝在平
    陽被劉聰所殺。不久,愍帝鄴(三一三 -- 三一六)在長安
    即位。建興四年(三一六年),劉曜率匈奴兵攻北地,晉師
    不戰而潰。劉曜又逼京師,使內外斷絕,長安飢甚,人相食
    ,死者大半。是年十一月,「(愍)帝乘羊車,肉袒銜璧,
    輿櫬出降」,西晉至是遂亡,國祚僅歷五十一年即告終結。


  西晉統一全國為時短暫,其速亡之原因約有如下數端:

  (一)驕奢淫逸,政風敗壞:晉武帝靠父祖之權勢,輕易奪得天
     下,即位後即荒淫奢侈,後宮粉黛逾萬。世族豪門憑門第
     為官,競以奢華為榮。故西晉一代之政風,自始至終、自
     上而下,極度頹廢腐敗,其國祚短促之因早已種下。如傅
     咸曾對武帝忠告,云「奢侈之費,甚於天災」,「今者土
     廣人稀而患不足,由於奢也」。

  (二)分封失當,導致內亂:晉初復行分封之制,委諸王以軍政
     大權,終成外重內輕、強枝弱幹之勢,釀成連亙十數年的
     八王之亂,遂使晉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三)武備不修,制胡無方:武帝盡罷州郡之兵,使地方力弱、
     武備不修。對內徒之胡人既未採取善策,又諸般虐待,甚
     至徵之為兵,致令五胡坐大、群起亂華。

  (四)天災頻連,民不聊生:自惠帝起,中原慘歷戰亂,加以北
     方連年災荒,民生凋敝,社會殘破,於是流民起義四起,
     大大削弱了西晉的統治,也給五胡以可乘之機。據載,在
     永嘉之亂前一年,京師大饑,「荒饉日深,殿內死人交橫
     」,京畿重地猶如此,其他地方之慘則可想而知。

  西晉是繼西周之後,另一個直接亡於異族入侵的大王朝,同時又
是繼秦朝、新朝之後第三個速亡的中央統一政權。或謂司馬炎同王莽
、曹丕一樣,均藉欺侮孤兒寡婦而攫取政權,故非自身被民所殺、即
子孫被篡或被俘,迅即覆亡,沒有好結局。不過如果我們撇開上面的
具體分析,也捨棄因果報應之說,大致可以說西晉如秦一樣,因承接
混亂局面而統一全國,歷史負擔太重,政權一時不易鞏固,故很難擺
脫夭壽的結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2 04:53 , Processed in 0.0189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