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69|回復: 0

民變四起與州邵割據 -- 太平道與黃巾暴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8 16: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民變四起與州邵割據 -- 太平道與黃巾暴動
公元 25 年 -- 公元 220 年


    東漢後期政治的黑暗,使全國出現類似西漢年末之社會危機。由
於戚宦亂政,黨禍屢起,玫朝綱不振,政治日趨腐敗。皇帝、權臣公
然賣官鬻爵以飽私囊,地方官吏則隨意魚肉百姓。據載,靈帝『(光
和)元年十二月,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
。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一說『時賣官,二千石,
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西漢以來一直存在的土地兼併問題,到
東漢後期愈趨嚴重,『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
徒附萬計』,造成『地廣而不得耕,民眾而無所食』、『百姓虛懸,
萬里蕭條』。同時,東漢王朝自安帝永初元年(一零七年)後屢次對
西北羌人用兵,前後長達六十餘年,致『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
百四十餘億。府帑空竭,延及內郡,邊民死者不可勝數,并、涼二州
遂至虛耗』。

    本來官吏之橫行、豪強之兼併,賦役之苛繁,己使民不聊生,再
加上桓、靈之世全國各地連年災荒,饑民流離失所,凍饑交加,『人
相食』之慘象屢見不鮮。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民眾遂鋌而走險,起
而暴動。東漢末年的木規模黃巾暴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東漢末年的黃巾暴動等民變,同道教思想的宣傳和組織的形成有
著密切的關聯。原始道教的雛形──黃老道,在兩漢之際已經流行,
但道教之完全形成則在東漢後期。順帝時有琅邪人于吉作《太平清領
書》(即《太平經》),後來張陵(三十四 -- 一五六)和張角(?
-- 一五四)據此各自分別創立了『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後者
即黃巾暴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張角為鉅鹿人,自稱『大賢良師』,
與其弟張寶、張梁藉治病宣教,秘密反漢。在十餘年間,其信徒發展
到數十萬,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於是張角便
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宣揚『
太平道』將取代漢朝,預定在中平元年(一八四年,甲子年)三月初
五各地同時起事。

    中平元年二月,因叛徒之告密,太平道起事計劃泄露,張角乃決
定提前暴動,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稱『地公將軍』、
『人公將軍』,在弋鉅鹿、廣宗(今河北廣宗東南)一帶起事。因其
軍以黃巾裹頭作為標識,故稱『黃巾』暴動。一時間,全國七州二十
八郡均同時發難,聲勢浩大。暴動者『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
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黃巾暴動一開即始即威脅到東漢的京城雒陽,漢室慌忙調集地方
之軍隊,由皇甫嵩(? -- 一九五),朱雋(? -- 一九五)及盧植
(? -- 一九二)分別討伐河南,河北之黃巾。河北的黃巾軍曾先後
打敗盧植及董卓(? -- 一九二),後張角病死,張梁、張寶被皇甫
嵩所敗而陣亡。至是年十一月,東漢前後花了八九個月時間,才把黃
巾的主力鎮壓下去。但黃巾之餘眾仍轉戰各地,同別處之民變相互呼
應,堅持鬥爭達一二十年之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3 09:35 , Processed in 0.0201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