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30|回復: 0

楚漢之爭和漢朝建立 -- 劉邦之建國及消滅異姓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8 16: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楚漢之爭和漢朝建立 -- 劉邦之建國及消滅異姓王
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8 年


  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漢戰爭終結,劉邦乃即帝位,是為漢高祖(
前二零六年 -- 前一九五年),不久定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劉邦在前二零六年被封為漢王,後來稱帝未改國號,故其所建之漢
便從那一年算起,史稱西漢或前漢(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8 年)
劉邦是漢的開國皇帝,故後世叫他作漢高祖。

  劉邦一統天下之後,在政治方面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部份地恢
復分封,實行郡縣與封國並存的行政體系,亦即『郡國制』。不過劉
邦的封建諸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共有下列三個階段:(一)分
封異姓王;(二)剷除異姓王;(三)封建同姓王。

  在楚漢戰爭之中,劉邦為了爭取各方之人材與力量,以戰勝主要
敵手項羽,不得不分封一批功臣戰將為王。其所封的異姓王計有七個
(另有封侯一百三十多名):

    1. 楚王韓信(先封齊王)
    2. 梁王彭越
    3. 淮南王英布
    4. 趙王張耳(後子張敖繼之)
    5. 衡山王吳芮(後改稱長沙王)
    6. 韓王信
    7. 燕王臧荼(後改封盧綰)

  如果沒有韓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幫助,劉邦實難贏得天下。然
而高祖一旦稱帝,即視此等諸侯王為心腹之患,著手剷平『異姓諸王
』。例如韓信在項羽滅亡後一年,即被告謀反而貶為淮陰侯,後竟被
呂后所殺。結果除了南方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外,所有異姓王皆一一被
消滅。

  劉邦一面剷除異姓王,一面大肆分封同姓王。全國除留十五郡直
轄中央外,其餘地區則封了九個宗室子弟為王,藉以屏藩漢室。高祖
於建國之初兼採封建制之原因,正如《漢書.諸侯王表序》所云,『
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
,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餘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

  除了政治方面之部署外,高祖鑒於多年戰亂、民生凋敝,乃採取
一系列措拖來恢復、發展經濟。『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
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於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
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漢書.食貨志》)。另又罷兵為民
,規定入關滅秦的關東人,願留下為民者免徭役十二年,歸里者減半


  劉邦所建之西漢朝廷,向被稱為『平民政府』,其臣下則稱『布
衣將相』。例如蕭何為沛主吏掾,曹參為獄掾,任敖為獄吏,周苛為
卒吏,申屠嘉材官,陳平、王陵、陸賈、酈商等皆白徒,周勃為吹鼓
手,樊噲屠狗,灌嬰販繒,婁敬挽車,韓信為游民,唯張良乃韓相貴
冑。其實劉邦本人起事前不過一『好酒及色』的泗水亭長,漢初王后
也多出微賤。劉邦由平民革命而創平民政府。

  不過西漢王朝雖由平民革命而創立,然它一建立便不再反映平民
之要求,而是代表新興的權貴之利益。這種『平民政府』之創立,只
不過表明中國的王朝再也不是舊貴族所可壟斷,一旦條件許可、時機
成熟,平民也可以加入改朝換代的行列。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3 09:35 , Processed in 0.0202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