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00|回復: 0

商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8 16:25: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商朝
公元前 1766 年 -- 前 1122 年


    商興起於黃河下游的古老部族,相傳其始袓名契,係黃帝後裔,
為帝嚳之妃簡狄所生。契因其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於商,賜姓子
氏。大約夏建立後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於夏,成了夏的一個屬國。
夏朝末年,國王桀驕奢淫逸,荒淫無道。商之首領成湯遂順應民,乘
夏之亂,滅其國。由於湯以貴族之身份而用武力奪得天下,故後世把
商湯伐桀稱之為國史上的第一次貴族革命,也是最早之改朝換代。

    商湯在住十三年而崩,其長子太丁未立已先卒,故太丁的兩個弟
弟先後繼位,而由伊尹輔政。不久,伊尹又立湯之嫡長孫、太丁之子
太甲為王。據《史記》所載,自成湯建國到紂王亡國,商朝共傳了十
七世、三十一王,前後共六百多年。殷商自武丁以後,逐漸走向衰落
。到了末代國王辛即殷紂王時,商王朝之統治已到了風雨飄搖之田地
,由於紂王的荒淫無道,親信小人,大肆殘害忠臣,妲己的恃寵禍政
,終於導致了殷商之滅亡.

    太約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周文王之子武王出兵攻克朝歌,紂王登
上鹿臺,自焚而死,殷商亡。

    自一九二八年開始大規模發掘殷墟(即商代後期首都殷之遺址)
。抗日戰爭期間曾經中斷,一九四九年後,又由中國科學院繼續進行
。經過考古學家們長期的辛勤勞動,在總面積大約二十四萬餘平方公
里的遺址,發現了殷商的宮殿、陵墓、作坊,奴隸人殉坑,發掘出數
量頗鉅的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以及甲骨已不下十六萬片,上有
不同的漢字四千餘個,而可辨認的近兩千。

    商朝的社會經濟,以農業為主。畜牧業和手工業都很發達。手工
業分工精細,石器、玉器、骨器、銅器等都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並
且出現了規較大的作坊生產。此外,還有製革、釀酒、舟車、織帛等
等。商品交換也發達起來,出現了以貝殼和玉器充當的貨幣。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朝青銅器的代
表作。它重達八百七十五公斤,器形雄
偉,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依當時
的生產水平,鑄造這樣一個巨型的青銅
器,需要二、三百個熟練工匠分工合作
才能鑄成。



    青銅器的生產,在商朝規模甚大。在殷墟的宗廟遺址附近和鄭州
等許多地方都發現了規模不等的煉銅遺址。

    青銅器的發明,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的結果,極大地提高了
生產力,有了青銅器,人們才有可能大規模地歌伐森林、開墾荒地,
從而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為提供更多的剩餘產品創造了條件


    冶煉青銅的主要原料是銅,再加入適量的鍚和鉛,溫度約需攝氏
一千度左右,煉出來的合金就是青銅了。青銅器含青色,熔點較低,
硬度較大,製造器物比紅銅更具優越性。商代前期,冶煉青銅的器皿
是大口尊珋陶器,後期發展為專用的厚陶質煉鍋。鑄造器物時,要先
做泥模。模型做好後,再依據模型做出各式各樣的陶範。然後把青銅
熔液倒進陶範,等熔液冷卻後撤去陶範,再經過修飾,便得到鑄成的
青銅器。

    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總數有幾千件之多。青銅器種十分複雜,商
代的青銅器,主要是禮器,而且絕大部分為商王和奴隸主貴族所有。
常見的有:鼎、鬲(音歷)、甗(音演)、彝、尊、爵等等,還有樂
器、兵器和車馬飾。這些青銅器的形式花紋非常精巧,有許多是極精
美昏藝術品。

    青銅器的出現,使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農業和手工業日漸發達
,從而出現了燦爛的商朝文化。到了西周、春秋時期,青銅器的生產
和使用就更加發達了,所以自夏以至春秋,這一千多年間史學家稱之
為『青銅時代』。

      
象尊  湖南醴陵出土                  嵌綠松石象牙杯  河南安陽
                                    婦好墓出土
  商朝歷史同夏代一樣,主要靠《尚書》、《
史記》等後代載籍來瞭解,缺乏當時之文字
證明。甲骨文發現以後,成了中國最古老的
文獻記錄,使商代歷史『信而有徵』,故商
朝被目為中國信史之開端。

甲骨上面的刻辭,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
祭祀、天時、年成、戰爭、農事、狩獵等等
,還有記載著起居、夢幻等生活瑣事的。因
此,這些刻辭有助於我們研究商朝生產和社
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歷史情況。


    文字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一個標誌。中國的字 -- 漢字,
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的,所以幾千年來流傳著倉頡造字的傳說
。當然,這種傳說並不可靠。文字實際上是先民勞動的產物,而倉頡
可能對文字進行過整理工作吧。

    在文字產生以前,我們晌祖先曾經用結繩的方式來記事,還曾用
符號、圖畫文字;在西安半坡等地出土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一些陶器上
,曾發現三、四十各不同的符號。有些古文字學家認為,這些符號可
能是中國文字的原始雛形。如果這種設想能成立,那麼中國文字應有
六千多年歷史了。

    結繩和刻劃符號都不足以成為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人們發現圖
畫能給人以具體逼真的印象,於是就出現了圖畫文字;後來這種圖畫
文字越畫越抽象和簡單,到了約四千五百年前,中國同時出現了象形
字和會意字。在山東南部出土的四件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尊上,各刻
有一個文字:『戉』(鉞)、『斤』(錛)、『旦』之簡體及繁體字
等。商代及西周初流行的甲骨文,已是較完備的文字,也是中國目前
能讀懂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商王及貴族們非常迷信鬼神,任何事情都要向鬼神卜問,甲骨就
是他們用來占卜的工具。占卜以前,先把甲骨削磨修整,然後在甲骨
的背面鑽鑿一個淺凹槽。占卜時進行一定的宗教儀式,把要卜問的事
情向鬼神交代清楚,再用燃燒著的木枝在凹槽的側旁燙的。這時甲骨
正面的相應部位,便會顯出裂紋。這種裂紋紋叫卜兆。占卜的人根據
這種卜兆來判斷事情的吉凶。占卜完畢,用刀子把占卜所得的結果刻
在卜兆附近。因此,甲骨文又被稱為『卜辭』。

    甲骨上面的刻辭,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祭祀、天時、年成、
戰爭、農事、狩獵等等,還有記載著起居、夢幻等生活瑣事的。因此
,這些刻辭有助於我們研究商朝生產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歷史情況


  
甲骨文中武器和使用情況舉例           河南安陽武官村商代大墓中殺殉情況 (模型)

    政治制度: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
              的外服官之別。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
              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
              「阿、保、尹」。王朝高級官吏統稱卿士。三公,則
              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並不常設。另外有:掌
              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
              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
              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內
              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
              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
              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
              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
              又稱仆、御),侍衛武官亞,衛士亞旅,掌教育貴族
              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ˊ)
              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
              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

              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
              是要求農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穫皆為統治者所得
              ,其比例約佔農人收穫的十分之一。殷紂王加徵賦稅
              ,用以充實鹿臺和鉅橋。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權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
              統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
              ,就是依據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

    經濟文化:商人從一開始就是一農業為主的民族,商湯曾派毫人
              幫助葛人種地。甲骨卜辭中多次見到「其受年」(能
              獲得豐收嗎?)的問語,反映商朝統治者對農業的重
              視。在畜牧業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遺骸外,還
              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還有訓象。並且掌握了豬的閹
              割技術,開始了人工養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
              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
              ,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發展到高峰。成為商代文明
              的象徵。而且商朝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
              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
              現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絲織物有平紋的紈,絞紗
              組織的紗羅,千紋縐紗的縠,已經掌握了提花技術。

              商代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出
              現了許多牽著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
              代後期,都邑裏出現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呂
              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又曾在孟津賣飯。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
              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ˋ手工業
              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
              製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
              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
              》,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
              音樂專業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見)、音樂奴隸和
              「瞽」」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
              《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
              歌。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
              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
              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
              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
              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係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科學發展:天文:商代日曆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
              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
              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
              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
              位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
              力。

              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
              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商朝王系表 (1766 B.C. -- 1122 B.C.)

     太乙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袓乙 -> 袓辛 ->
           沃甲 -> 袓丁 -> 南庚 -> 陽甲 -> 盤庚 -> 小辛 -> 小乙 ->
           武丁 -> 袓庚 -> 袓甲 -> 廩辛 -> 武乙 -> 太丁 -> 帝乙 ->
           帝辛 (紂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2 04:42 , Processed in 0.0204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