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424|回復: 0

歷史若可假設 讓明朝可以免於滅亡的十次機會(2)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8 16:2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歷史若可假設 讓明朝可以免於滅亡的十次機會(2)  
  
  5, 天啟末年,袁崇煥與滿清議和,遭閹黨誣陷,被迫解職,議和遂告破裂。
  
  點評:宋朝出了個秦燴,從此中國人就視議和如虎,似乎談議和就是賣國。實際上議和是個中性詞,關鍵是看在什麼條件下議和,議的又是怎樣的條款,漢高祖與匈奴和親,唐太宗與突厥訂謂水之盟,從條約本身看,無一不喪權辱國,可也正是這些條約,為中國贏得了休養生息的備戰時間,經過養精蓄銳,終於有了漢武帝反擊匈奴的勝利和唐太宗滅亡突厥的奇功。可惜明朝皇帝鼠目寸光,一聽議和就暴跳如雷,仿佛議和就是賣了祖宗的萬里江山。事實上當時與滿清議和,對明朝來講有百害而無一弊。當時明朝國內朝政腐敗,關中連年饑荒,民變四起。明朝軍隊忽發於關中,忽調往遼東,兩線作戰自顧不暇,明朝太需要充足的時間去整頓內部,安撫民眾恢復生產了。暫時的退讓以積蓄實力有何不可。況且當時的滿清對中原江山還不敢存非分之想,一沒敢向明朝要公主來和親二沒敢稱皇上,條約裏甚至連獨立都不敢提,只希望明朝皇帝封其一個爵位,與明朝諸侯王平級而已。這種條約既不破財又不傷面子,損失比漢朝的和親要少的多。更何況一旦條約訂立,滿清與明朝就可進入相持階段,明朝有充足的時間和國力來準備收復遼東,而以滿清的人口和國力,是無論如何也拖不過明朝的。只要明朝皇帝有收復山河的決心,女真人的覆滅就只是時間問題。可偏偏明朝皇帝一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慷慨忠烈的荒唐。此後,李自成起義,明朝軍隊內憂外患,兩線作戰,終於導致了國家滅亡的下場。

  6, 滿清第一次兵圍北京戰役,皇太極用反間計騙崇禎殺了袁崇煥,明朝自壞長城,此後,滿清數次經蒙古入寇北京,給明朝以沉重打擊。
  
  點評:整個事件裏明朝一共犯了兩大錯誤,第一就是殺袁崇煥。這是傻瓜都明白的。當時全國人民都知道袁將軍冤枉,惟獨北京人民和崇禎皇帝認為袁將軍該殺。當時袁將軍千里奔襲,阻擊清軍,使清軍進攻被遏止,此戰雖打的漂亮,但袁將軍自己也承認,以九千騎兵阻擊清朝十萬大軍,是帶有賭博性質的,勝的實在僥倖。其後就堅守不戰,等待援軍。滿清被拒在城外,就在北京城周圍以燒殺搶掠泄憤,於是北京老百姓就把遭殃的帳算在袁崇煥頭上。老百姓的愚昧還可以理解,但崇禎的不知兵就是荒唐了,堅守待援是每個有頭腦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崇禎不明白。殺了袁將軍,更是寒了二十萬遼東軍民的心,為了這麼個糊塗蛋肝腦涂地,到頭來也是被冤殺在菜市口,還有誰能為這樣的朝廷盡忠。袁將軍死後,其部將多人投降滿清,祖大壽雖至死未給滿清出一計,其部隊卻成了滿清滅亡明朝的先鋒,孔有德等人更是封王封侯。此後,明軍叛變者日益增多,遼東防線更為虛弱。第二則是戰術上的錯誤,清朝十三萬人孤軍深入,其實是犯了兵家大忌,長城沿線各關隘依然在明朝手裏。若明朝能在京城外與敵人長期相持,再集中數倍於敵的大軍封鎖長城關隘(這對明朝不是難事),將其合圍,滿清十三萬大軍必將陷入死地,即使皇太極能僥倖突圍,滿清也必定元氣大傷。(俄羅斯在對抗拿破倫時即用此法)假如明朝更有膽氣一些,一面調集內地兵馬援救京城,一面由祖大壽率遼東兵北攻滿清老窩,引滿清主力回援,再於半路截殺,(即圍魏救趙之法)那更是一刀桶進滿清心窩,滿清勢必一戰即亡。可惜崇禎皇帝內不識忠奸外不辨兵事,僅將滿清擊退就心滿意足。讓本是一次置滿清於死地的絕好機會白白喪失。
  
  7, 明朝末年,關中持續八年大旱,鬧的民變四起。李自成張獻忠揭竿起義,天下大亂。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勝利,收復張獻忠,擊敗李自成,贏得了一時的安定,但天災持續,明朝又沒有採取措施進行賑濟,導致民變再生,李自成東山再起。最終滅亡明朝。
  
  點評:明朝能在兩線作戰的情形下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義,實在是上蒼眷顧幸運之至,這本是明朝振興的大好機會。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天譴,但仔細看看歷史,漢唐時代關中也曾有過類似災難。唐高宗時代關中曾連續乾旱十年,受災四年,結果唐高宗採納宰相裴炎的建議,在關中第三年大旱時果斷停止了對西突厥的用兵,調十萬大軍興修水利,同時盡全力賑濟災民,其後七年雖旱災橫行,但關中卻出現災年無災的奇跡。其後唐朝穩定了內部,兵發西域,滅亡西突厥,勢力擴展到帕米爾高原。後來唐玄宗開元二年,關中又出現百年不遇的蝗災,加上官吏暴虐,橫徵暴斂,天災人禍激的民變四起。唐玄宗命宰相姚崇主持滅蝗,殺四十二名貪官平息民憤,並令各王公大臣拿出私家俸祿賑濟災民,一舉扭轉了局面。才有了後來的開元盛世。可見天災並不可怕,重要的在於人謀。明朝的天災,可以說是七分人禍,官吏貪婪,橫徵暴斂,國家不顧災荒,一味加稅。終於導致人民起義。如果在明朝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義後果斷採取措施,整頓吏治和稅收,調集江南錢糧賑濟災區。(明朝有京杭大運河,作到這點應該不難)並花大力氣治理黃河。(明朝的科技和人力作到這點也不難)以穩定人心,安撫百姓。那李自成絕對沒有作亂的土壤。農民軍攻克北京的一幕也絕不會上演。可惜,在對待天災問題上,崇禎皇帝連唐朝最懦弱的唐高宗都不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2 04:48 , Processed in 0.0203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