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56|回復: 0

中國人奴性始末-獨尊儒術的起源及利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3-23 21:24: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1.獨尊儒術的起源及發展:

中國人不是世代為奴,是自從秦朝焚書坑儒,漢代獨尊儒術才開始的。
秦朝的焚書坑儒的儒,是指思想者,像是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學術派的學者。
而漢代開始是尊崇黃老思想,即是無為而治,類似於現今社會的民主思想(無為而治,予民休養生息不加以干涉)

在春秋戰國時代是思想最燦爛的時候,我們不可否認,那時候的中國,思想是比西方進步豐富太多了~~
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劉邦,他指使手下大臣制定皇宮的禮節,而那個大臣(名忘了)為了討好皇帝,
制定了1堆逢迎拍馬的禮制,奠定了日後儒家在皇帝心中不可抹滅的地位。

而後來董仲舒提出1連串提倡儒家式的改革後,讓漢武帝發現儒家思想是管理1個龐大民族的好方法。
如果以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來看,老闆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部下忠心耿耿,不會跳槽,人才可以留住,
換作是你當這個老闆,就算你能力魅力不是很突出,也可以輕鬆的管理,做錯事也不需要擔心被大臣踢下台,
難道不吸引你嗎??

之後,漢武帝設立儒家學校,大力培養儒家學者進入中央任官,罷拙其他的思想學問。
老百姓要從平民晉升成貴族官員的最好方法,就是透過縣長推薦,或是考試,或是孝順聞名(儒家推崇)。
因為政府大力推動儒家思想的普及化,所以老百姓只好專心研究孔孟思想,而放棄創新(大部分)。
而既然只有讀儒家的書籍,說儒家的道理才可以升官擺脫平民當貴族,有些學者,就轉往研究儒家學問,
有些學者,就選擇歸隱山田,例如道家的思想,就在此時,慢慢結合陰陽家思想,成為民間的宗教信仰。

2.儒家的奴性之說:

儒家學問在孔子時期,其實是重視人民的1種理想。但到了後來,因為對於能在政治上施展的渴望,
開始有了1點轉變,某些儒家學者開始大力推銷自己的政策,而這些政策要被君王所採納,
必須貼合君王的心意。因此許多學者在此時改變立場,反過來以崇君為主,提出1連串的禮法,
為什麼是禮法呢??因為儒家思想的起源,就是周禮,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最尊崇的人,就是周公。
當時古中國沒有什麼禮制教化,有點像部落,因此周公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制度,並制定禮法,
讓君王跟臣民都有所遵從,所以中國開始強大,可以跟外族抗衡。

問題回到崇君思想。因為儒家學者想要在政治上有番大作為,因此選擇犧牲人民的自由,
提出對君主有利的思想,所以得到後來漢朝皇帝的大力推崇!
因為漢朝是經歷數百年戰國時代跟數十年反秦戰爭後的新生國家,
人民普遍厭戰,所以開始是黃老思想的無為而治,也造就當時的文景之治。
後來因為漢武帝是個雄心萬丈的君王,當時1方面討厭自己的祖母那種舊思想,
(P.S.漢武帝的祖母是黃老思想的支持者,在他登基之前跟初期掌握大權)
而且中國'被匈奴長期的壓迫讓漢武帝亟欲消滅匈奴,因此黃老思想已經無法滿足他。
此時儒家思想中崇君而且強大國家,改善管理的方法吸引了他,所以開始獨尊儒術。

獨尊儒術之後,崇君思想越來越強大,人民接受1種思想久了,慢慢也習慣了~~
開始忘記反抗,開始忘記掙扎,開始忘記創新。所以慢慢就變成1種奴性-被壓抑習慣了。
儒家也善用各種美妙的言詞美化這種思想,官方也用強力手段強迫,所以人民只好接受。
當時有所謂的"俠"(救世思想,路有不平我來踩),受到人民尊崇,
但是因為擋到儒家學者的際得利益,因此被儒家官員用各種方式消滅。

人民失去了精神依靠,又天天被儒家美妙的言詞洗腦,還有政府的強迫,以及這是晉仕的唯1管道,
又怎麼能不從呢?

3.儒家思想的利弊:

利:相當於現在的企業管理方法之1,建立老闆至高無上的威嚴,讓幹部死心蹋地追隨,小員工必須準時上班,
而且老闆開除員工是不能反抗的!對於既得利益者來說,這真是前所未見最完美,最棒的管理方法!

弊:就像現在的上班族,習慣了準時打卡上班,放棄了冒險創業的希望,只想好好穩定的升官發財。面對老闆
的作威作福又不敢反抗,久而久之思想就會慢慢退化封閉。

因此在國家的管理階層來看,儒家的思想可以讓他們把人民教化成像綿羊,只有被拔毛宰割的份,卻無法反擊。
但是卻能因為這樣達到長治久安的境界,減少叛亂的發生率。

對人民而言,儒家思想則是除了宗教之外的1種信仰,讓他們凡事都有依據,不至於走錯路,做錯事(倫理觀念)
但是獨尊儒術卻使得人民思想慢慢封閉,歷經1000多年的思想封閉會有多可怕呢??看看清朝末期的表現就知道。

4.奴性的具體表現,以及中國人是否還有奴性?

其實奴性的解釋很模糊,有可能是大家盲目的信從領袖,或是遇到迫害不敢起來反抗,甚至崇洋媚外...等等。
但是就世界各國歷史來說,並非只有中國人才具備這樣的條件。

只要是戰爭時期,或是本國被外國入侵,都會出現具備以上條件的人出現。因此說中國人才有奴性的說法,
本人覺得有點失當。

就連以武士道精神着稱的日本,在鎖國政策被外國人打破之後,許多商人甚至官員,都一一向洋人靠攏。

因此說奴性只會在中國人身上表現,或是中國人表現得最多,其實不客觀。

而現在的中國人是否還有奴性呢??

這就要講到民國的建立到中共立國之後,毛澤東的作法了。

清朝末期,各地戰爭不斷。在經過長期的戰亂,分裂之下,什麼道德觀念都沒辦法再繼續維持。
於是乎就出現了許多漢奸,或是軍閥,今天你當王,明天殺了你換我當的現象一直上演。

但是此時卻是打破儒家封建,各家思想百花齊放的大好時代!
像是四川的厚黑學,民主思想,各種中國人從未想過或是不敢想的都在此時大放異彩。
戰爭讓許多人家破人亡,卻也讓許多有識之士思考如何才能救國。

"最美麗的花朵,總是在鮮血四濺時綻放。"是這個時代最悲劇的寫照。
當中華民國立國之後,戰爭還是沒有結束,一直打到中共立國穩定之後,才讓人民能短暫休息。
但是悲劇似乎會不斷地重演,就像戰國時代一樣,百花齊放的思想,並不能見容於新領導者。
新領導者毛澤東,就像秦始皇跟漢高祖一樣,他需要這個國家的聲音減少,好讓他治國順利。
因此他開始搞文革,排除異己,建立自己的威權,消滅牛鬼蛇神,寫了一本毛語錄。就好像當初
的漢武帝,鞏固了國家的威權,卻也因此將那剛剛萌芽的民主思想也一起消滅了。

今日的中國,雖然進步了許多,但是自由的思想,還是沒有辦法深植人心。
所以中國人還有奴性嗎?也許有,也許沒有。國際社會交流迅速的時代,媒體新聞封鎖,
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下去了,也許幾年之後,中國再也不會封閉人民的思想,走向開放...
但是,誰又能保證,歷史不會一再的重演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3 07:55 , Processed in 0.0179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