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33|回復: 0

美國南北戰爭的戰場 Gettysburg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9 00:42: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美國南北戰爭其重要戰場的蓋特茨堡,在賓州東南部,距馬利蘭州不足十英哩。

西南部的開拓不計,美國在開國以來,在本國土地上,祇有兩次戰爭。
第一次是始自獨立的前一年,即1775年,民眾在麻州開始反抗統治和獨立後,直到1783年,斷續地長達八年的戰爭。
次年,即1784年,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州,才有人口普查,僅得三百二十四萬人。當時國會控制下的軍隊,不超過五千人;其他數千民兵,全由州政府和地方資助。華盛頓將軍指揮下的作戰人員儘一萬多人。那時槍枝不劃一,供應缺,火力弱,因此談不到慘烈,持久和全面戰爭。

第二次是南北戰爭,情形完全不同:自十三州增為三十四州,人口增加了十倍,總計南方十一州人口九百萬,北方二十三州(維吉尼亞州及田納州西之北劃界)人口二千二百萬,結果在四年間的戰爭,雙方出動的人數在二百萬人以上,至於死傷,實數缺如,史家估計在百萬左右。死亡的人數記載很不劃一,最高六十五萬,最低五十三萬,其差別是起於曾否將失蹤,軍旅中生病,以及傷後不治回家死亡的也包括在內。那時,醫學尚未發達,又缺少軍醫院,傷兵祇憑民間或慈善團體來救助。南北雙方的義務護士有數千人,其中一名女性是Clara Barton,後來就是她創立了美國紅十字會。

南北戰爭始自1861(清咸豐十一年,即末年)到1865年五月,南軍殘部投降為止,整整打了四年,其間重要戰場共有二十二處。每次會戰,雙方死傷及失蹤人數自兩千到五萬不等,其中以1863年七月一日,南軍北上,進入賓州境內的蓋特茨堡(Gettysburg),發動總攻擊,戰爭規模最大,最慘烈,死亡人數也最多,南方的兵力是三萬五千,次日增兵四萬,總數七萬五千;迎敵的北軍在米德將軍(Gen. George Gordon Mead)指揮下兵力九萬七千,雙方出動十七萬兩千人,就在橫四英里,縱八英里,約兩萬英畝範圍以內的幾個山頭和谷地之間佈陣,步兵,馬兵在前,砲兵殿後,衝鋒肉搏,每天自拂曉起,至日落止,血戰三日。到了七月四日午後,電閃雷轟,大雨滂沱,人不勝體力,車輪陷淤泥,馬不能舉蹄。南軍先感不支,向馬利蘭州境退卻,雙方棄屍遍地,血染山野,點查傷亡人數:穿藍制服的北軍17,500(另有數字包括失蹤者24,000);着灰裝的南軍22,500(另有也將失蹤的列入28,000),雙方共三十多將官,有十二人受傷,十名陣亡,指揮者失去了大半數。此役北軍以逸待勞,等於打了勝仗。南軍總司令李將軍(Robert E. Lee)率殘部向南方退卻,重整軍力。同時,北軍由於海上優勢,在南方密西西比州的維克斯堡(Vicksburg),格蘭特將軍(Ulysses S. Grant)指揮下,也打了勝仗。此後,北方的勝利幾乎成了定局。最終於次年,1865年,李統率的南軍與格蘭特指揮的北軍在維州交鋒,南軍大敗,向北軍投降,遂結束了四年的南北戰爭。

雖敗猶榮的李將軍,西點軍校出身,相貌端正,身材魁偉,道德高超,服軍職的成績卓絕。四十五歲時,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一直為南北各州人民所景仰。他個人反對奴隸制度,唯因出生於維州,家鄉是南方的前線,晚期的軍職全被奉派在南方,而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以南方不及北方人口之半,與工業落後的兩劣勢下,竟支持了四年的戰爭,須歸功於他的戰略和佈置。南方更有一弱點:九百多萬人口中,黑人佔三百六十萬,他們不被信任,故在初期不被派赴第一線去擔任作戰任務。
戰後,李將軍被解職,依法不許再任公職。晚年,在維州一所私立大學擔任校長,直到罹病逝世,年僅六十二。遺體葬在校內禮拜堂裏,成了紀念南北戰爭的聖地。他出生的祖宅,成為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遺物永傳後世,算做身後的哀榮。

南軍總司令李將軍  Robert E. Lee

身矮貌不甚揚,但作戰勇猛,具指揮才幹的格蘭特將軍,對這位年長十五歲,西點早期同學,又是校長(李任西點軍校校長時,格蘭特已經畢業)敬重有加,因此對所有俘虜既往不咎,加以善待,除了沒收軍器外,將所有的馬匹全部發還,俾可利於農事。
格蘭特受降之日是1865年四月九日,南方正待春耕,這一點贏得南方的民心。北方人紀念格蘭特將軍的戰功和作風,是當然的,因此他競選成功,當了美國第十八任總統。
林肯是第十六任;林肯當選連任的副總統約翰遜(Andrew Johnson),則是第十七任。

格蘭特 Ulysses S. Grant

今再寫回來。1863年七月,北軍在蓋特茨堡戰勝以後,剩下來的是善後工作,即救傷和埋葬死者,在該地南部闢地成立國家公墓。林肯總統就在同年十一月,林肯受邀前往,並作了美國建國以來最著名後世的演講,給生命和民主下了最佳定義,並也影響了  孫中山先生。
林肯第二次競選成功。那時,南北戰爭還未結束,但南方必敗已成了定局。他於1865年三月就職時,再次強調:“無怨相向,仁愛相對”(Malice Toward None, Charity For All)希望戰後南北重歸於好。
試想這是何等胸襟?

蓋特茨堡國家公墓前的紀念碑。林肯總統於1863年在此發表了那永垂不朽的演說

在蓋特茨堡的國家公墓,長眠着六千八百多英魂,其中三千五百五十五名,是南北戰爭殉難的,觀光中心就在近側。自中心可取一份戰場地圖,循其指示的路線。我見作戰地點各設有標誌,紀念牌有說明,銅像,遺物,大砲及砲彈等。我去的那日,正值一個濃雲密佈的上午,山風呼呼,遊人稀少,一路似乎聽見劈拍的槍聲,隆隆的砲聲,兩軍吶喊,空中充滿了硝煙和火光,又好似見到人倒馬嘶,死傷枕藉,一片悽雲慘霧。最後駛上鬼窟山(Devil's Den),北軍在此居高臨下,藉重砲火之力,固守此處三座山頭,並保住北軍司令梅德將軍的總部。
此後,北軍轉守為攻,遂扭轉了局面,是為南北戰爭的轉捩點。
  
Devils Den 今昔



草率幾百字,將南北戰爭的輪廓做了交待,實在簡得不成話。我去本地圖書館,查數南北戰爭的書,發現在二百本以上,關於蓋特茨堡戰役也有十八本。美國全國中學將南北戰爭這段歷史,列為最重要的一門,幾比獨立戰爭更重要。世界史可不必深入,但這段歷史不能不熟讀。
大部分的美國人有個願望:有生之日必看一次此地的戰場和公墓,如伊斯蘭教徒嚮往麥加,希望成為一名Haji(朝聖者),或猶太教徒必到一次耶路撒冷,在哭泣牆前祈禱一番相同。
每年在蓋特茨堡停戰之時,亦即獨立紀念日前後,每當周末為配合觀光事業,必假此地扮演當年大戰的情景,連續六至八個周末,須視參與者的多寡和方便而定。參加扮演的人樂此不倦,觀者興趣不減。在此期間,阿靈頓國家公墓也有似的表演,但規模不及此處之大和參與人數之多。
  
往日,此地曾建有鐵塔,遊人可手持戰場地圖,升至塔上,俯察當年古戰場,山陵,谷地,平原,河溪,森林,全部一覽無餘,祇因有了此,便“破壞”了原有景象,遭全國的人士反對,不久即被拆除,遊人大為掃興。
今日進入戰場,有每次可容六十人的遊覽車前往,歷時兩小時,一路有錄音講述附帶戰地聲音播出,如同當年正值戰爭時進入戰場一樣。
否則,直入“觀光中心”,它在國立公墓之側,有夠多的小冊可取。樓上設有展覽室,圖書室,一座四方形體育場似的“觀戰台”一次之可容四百人,每半小時演一次。戰場是一幅蓋特茨堡的立體地圖,場上調兵遣將,交鋒進退,死傷的數字等及時有各色電燈來代表,也配有錄音,如同將三天之戰地實況合盤托出。看後等於上了一次歷史課,也如同參觀了一次參謀會議。
近處有蠟像館,雖規模遠不如巴黎的Grevin或倫敦的Mme. Tussaud,因此處只限南北戰爭時期,有關人物與情節的造像,有文字說明以及錄音。最後有一廳,展出戰場圖,能活動的士兵百人以上,各具不同的動作,宛如親臨戰場,砲火及士兵動作停後,觀眾寂然,見台之盡處,天際下出現林肯總統對民眾(1863年十一月十九日)發出長僅二分鐘的講話,即Gettysburg Address。

早在1863年元旦,林肯簽署了解放“黑奴”的宣言。此後黑人凡自南方逃至北方者,概以自由身分相待,且可參加北方的陸海兩軍。
南方的主要農產品,為棉花與煙草,向以歐洲市場為主。北方海軍本佔優勢,並有法國海軍的支援,徐徐控制了南方各海口,因此南方感到經濟在窒息中。
北方的食糧和工業所需的原料,不必仰求南方,西北各州有過剩的產品供應。因此東北,北方及西北各州團結一致。
  
以上種種因素,加上北軍在蓋特茨堡的勝利,使大勢告定。
南北戰爭,是為廢除奴隸制度之戰,也是林肯領導下的一場戰爭。

林肯的祖先原居賓州,後來移居維州,他的父母生於彼,然後移居肯州,世代務農,因恨惡南方蓄奴的習俗,遂舉家北遷至印地安納州,又西去伊利諾州。他於婚後,即認春田市(Springfield)為家鄉,因此他死後也葬在那裏。
1861年,他就職一個月後,戰爭就爆發了。1865年獲選連任。三月間宣誓就任,四月九日戰爭正式告終。
五天後的晚上,在觀劇的時候,受一狂人步慈(John Wilkes Booth)以手槍擊中後腦,次晨逝世。棺柩經火車運往春田市,一路人民夾道致哀敬或哭泣,如喪考妣。
兇手逃至維州,藏匿於一菸草倉中。十二天後,被聯邦軍隊包圍,倉房起火,自殺或被兵士射殺。

林肯

擷自網路資料 翼報   本文作者  曲拯民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eID=e01215
經綜整後轉於此
---------------------------------------------------------------------------------------------
首先感謝工兵學校之看法與不吝指正  在下確銘感於心
原之文為轉貼文  且轉貼之文在下必附註為網路資料
既非在下本身想法  更非在下私篡而更定為自身所言
因cavaliers所覆之轉貼文  已與原帖之文雷同  故在下另尋資料更之
工兵學校之言極為正確  但在下仍須重申  此處僅以討論之
於此  在下轉文皆儘量避開其文含有政治敏感之話題或詞彙
其網路資料內若包含所謂某國 某地或某團體人士等 屬私方見解或評論者
並無需將其個人或私人之意見看法一併帶入  以避免極端份子或有心人士刻意引發不必要之爭論
至此  在下帶著歉意 感激諸位提出看法與不吝指正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3-28 20:49 , Processed in 0.048312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