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033|回復: 0

彼得大帝-納爾瓦會戰與聖彼得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9 04:3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Battle of Narva
彼得大帝屈辱之役
納爾瓦會戰
西元1700年8月,俄國沙皇彼得大帝率軍準備大舉進攻瑞典,奪取出海口。

  部隊從莫斯科出發,一路行進了兩個月,初冬的時候才到達瑞典在波羅地海沿岸的一個重要城堡納爾瓦。彼得等隊伍集結完畢,立即下令圍攻。

一連猛攻了兩個星期,瑞典軍隊頑強抵抗,納爾瓦城堡又非常堅固,俄軍的炮彈都快打完了,納爾瓦依然還在瑞典人手裏。

  這時,瑞典18歲的國王查理十二世 (Charles XII of Sweden)正親自率領1萬多名瑞典軍人,首先擊敗俄國的盟友波蘭和丹麥,然後又以閃電般的速度來到納爾瓦,增援被圍的瑞典軍隊。

11月18日,瑞典軍隊在納爾瓦附近集結。戰鬥於第二天開始。俄軍的部署以包圍納爾瓦為目標,修筑的工事長達七俄里。

  初冬的北歐已經十分寒冷了。天空陰暗低沉,飄著雪花。俄軍在納爾瓦激戰了將近一個月,已經疲憊不堪,後邊的糧食又供應不上,俄軍忍著飢餓伏在戰壕裏,怨天怨地。

開戰之前,大雪紛飛,瑞典人很有可能趁此机會對俄軍陣地進行偷襲。瑞軍閃電似的沖鋒使俄軍頓時亂作一團。

瑞典軍隊在淩晨時分突然發動了攻擊,前鋒已悄悄摸到了俄軍的陣地上。俄軍立即亂作一團,有的茫無目標地射擊。有的看勢頭不對,開始逃跑。

俄國騎兵強渡納爾瓦,在渡河時損失了上千人。俄國戈洛文師的步兵正在奪橋而去,突然,橋梁倒塌,士兵葬身河底。俄國的德國僱傭兵和在俄國服役的外國軍官們,立刻投降做了俘虜。

只有兩個俄國近衛軍團和列福爾特團表現出頑強抵抗的精神,面對一片慌亂顯示出自己的戰鬥銳气。瑞典人屢次試圖擊潰俄國近衛軍都未能成功。

  入夜,前線無戰事。投降談判開始了。條件是:彼得大帝有權攜帶大炮以外的全部武器撤離納爾瓦。但是瑞典國王背信棄義。

彼得大帝的近衛軍沿剛修復的大橋向納爾瓦河對岸撤退時,瑞典人便向剩餘的俄國人猛撲過去,繳了士兵的械,掠去他們的物品,還俘虜了俄軍的軍官。

  總而言之,戰爭伊始,彼得大帝首戰敗北,俄軍潰敗。納爾瓦城下,俄軍陣亡,溺斃和餓死的,達六千人之眾,炮兵連同一百三十五門各种口徑的大炮,損失殆盡。軍隊的高級軍官幾乎無一生還。

參加納爾瓦會戰的俄國人比瑞典人多了幾倍:查理十二麾下只有八千到一萬二千人,而俄軍卻有三萬五千人到四萬人之眾。

  這一仗下來,俄軍幾乎全軍覆沒,傷亡1萬多人,大炮和各種武器全被瑞典人繳獲,軍官大多數死在了戰場上,彼得大帝僥幸逃脫。

此役俄軍指揮多是外地人,使很多軍團都不能合作,所以戰役後,俄軍失去了足足15,000人,而瑞典則只有667人陣亡。

為了嘲笑俄國沙皇彼得大帝,瑞典人特別造了一枚徽章:一面畫的是彼得站在向納爾瓦射擊的大炮旁邊,題詞是:“彼得站著取暖”。

另一面畫著以彼得為首的俄國人從納爾瓦潰逃的情景:沙皇丟盔棄甲,哭哭啼啼,用手帕擦眼淚,題詞是:“一敗塗地,痛哭流涕”。

【YouTube】:Слуга государев(君主的僕人)

俄國在西歐各國宮廷的威望一落千丈。

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大帝正在自己的皇宮裏考慮如何重建俄國軍隊,報仇雪恥,準備與瑞典再次交戰,

  他首先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權。為了向國外購買武器裝備,他把賦稅提高了4倍,還增加了各種新的稅收。

對於人民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不繳稅的,就連婦女的洗衣盆,死人的棺材,房子的煙囪,人臉上的鬍子,都要繳稅,甚至連人的眼珠如果不是藍色而是黑色或灰色,也要繳稅。

  彼得大帝又下令全國每25戶農民出一名終身服役的士兵,很快重建了一支擁有20萬人的陸軍,他高薪聘請外籍軍官到俄國服務,讓他們嚴格訓練俄軍士兵,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他命令每三座教堂交出一口大鐘,一年之後,很快就鑄造了300門大炮,比在納爾瓦損失的大炮多3倍。

他命令每1萬個農民要繳納一艘戰艦的錢,然後又徵集全國的工匠加緊建造船隻,迅速地造了40多艘大船和200多隻小船,建立了俄國第一支海軍艦隊——波羅的海艦隊。

1703年,彼得率領強大的俄國軍隊向波羅的海進軍。這一次,他們首先包圍了納爾瓦附近的尼恩尚茨堡。

彼得大帝海戰初陣-尼恩尚茨堡海戰
1703年3月,彼得大帝來到拉多加湖畔的戰略要地施利色堡(意為鑰匙城),指揮進攻迪克河口要塞尼恩尚茨堡。

5月12日,彼得大帝笑著對部下說:“我要在這裏開一桌炮火宴席。”幾十門大炮整整轟擊了一天,終於將要塞炸開了三個缺口,城堡守軍經受不住俄軍長達10小時的炮轟,升起白旗。步兵吶喊著蜂擁而進。

4天後,在尼恩尚茨堡附近發生一場規模不大、卻很有意義的海戰。

5月16日這天,瑞典海軍中將努麥斯的兩艘戰艦,由於不知道尼恩尚茨堡要塞已經失守,冒然駛進涅瓦河河口。

彼得大帝當機立斷,決定擊毀它們,一來可以打擊敵人甚囂塵上的氣焰,二來考驗自己年輕海軍的戰鬥力。他派出30只小艇艇,勇敢地前去挑戰。瑞典戰艦是兩艘大型三桅巡洋艦——“海丹”號和“阿斯特里爾”號。它們分別裝配10門和8門大炮。

18日,俄國小艦艇以火槍和榴彈向瑞典兩艘龐然大物發起攻擊。它們分為兩支,一支切斷瑞典戰艦的海上退路,一支從涅瓦河順流而下,衝向敵艦。

彼得大帝身先士卒,親自參加這場海戰。戰鬥結果,俄國大獲全勝,敵人除13名生存者外,全部葬身魚腹,“海丹”號和“阿斯特裏長”號成為俄國年輕海軍的戰利品。

尼恩尚茨堡海戰的特殊意義在於它是俄國取得的第一次海上勝利。

彼得大帝興奮地稱它是“空前大捷”。這次海戰為俄國海軍艦隊優良戰鬥傳統奠定了基礎。

為此,彼得大帝欣喜若狂,下令頒發鐫刻“空前大捷”字樣的銅質獎章,慶祝這次勝利。尼恩尚茨堡海戰的勝利將敵人逐出涅瓦河流域。

接著彼得大帝又率軍攻佔了吉諾特要塞。

納爾瓦和尼恩尚茨堡要塞、吉諾特要塞的地理位置成品字形結構,可以互相保護,現在只剩下納爾瓦城堡了。

彼得大帝坐著軍艦並對命令士兵倒舉瑞典國旗和軍旗在納爾瓦城堡前向瑞典軍隊示威。

守城的瑞典將軍戈恩看後不屑一顧地說:“彼得是我手下敗將,去年這個時候,他要不是逃得快,早當了我的俘虜。今天卻在這裏耀武揚威,真是可笑。”

第二次納爾瓦大戰開始了。俄國軍隊首先還是用炮火轟擊。

100多門大炮,對準納爾瓦城猛轟,炮聲震天動地。城裏的瑞典軍隊也不甘示弱,用炮火還擊,雙方炮戰整整持續了一天一夜,納爾瓦的城防工事極為堅固,俄國人毫無辦法,瑞典人也被俄軍猛烈的炮火嚇得心驚肉跳,戈恩感到俄軍今非昔比,長期打下去,納爾瓦終究要被攻破,他決定派人向瑞典國王查理十二求援。

  瑞典信使一出納爾瓦,就被俄軍抓住,帶到彼得面前。彼得看完戈恩給瑞典國王的信,突然有了主意,為什麼不將計就計攻破納爾瓦呢?

  彼得大帝馬上召集將軍們開會,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們。幾名將軍一聽,立即大笑,齊聲稱贊:“陛下真是神機妙算!戈恩怎麼也不會懷疑的,我們看著戈恩這個笨蛋怎麼上當吧。”

數天之後,一隊瑞典軍隊向納爾瓦開來,他們衝破俄軍的包圍,來到納爾瓦城下,戈恩一見援軍到來,大喜過望,馬上命令士兵打開城門,接援軍進城。

城門打開了,瑞典援軍一進城卻對準自己人開火起來,原來這支瑞典援軍是俄國人裝扮的,這正是彼得妙計,戈恩果然上當了。

  城外的俄軍一見自己人攻進城內,也像潮水一樣向前湧來。俄軍想起了一年前自己的恥辱,個個奮勇爭先,猛衝猛殺。

戈恩見納爾瓦已經守不住,只得下令投降。

彼得大帝看著波羅的海


為防止敵人捲土重來,彼得決定加強涅瓦河口防禦設施。

於是俄羅斯帝國未來的首都——聖彼得堡問世。聖彼得堡前身是一座由六個碉堡構成的城堡。意義更為深遠的是,這裏未來的首都是進入歐洲的門戶,它預示著俄國成為海上強國的前景。

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開始建造,——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堡。

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從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成為沙俄帝國首都,經過凱薩琳大帝、亞歷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斷建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普希金將聖彼得堡,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出海口,是戰略要地,俄國從此獲得了通往西方的海上通道。

  俄軍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彼得大帝奪取出海口,打開“朝向歐洲窗戶”的計劃完成了第一步。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10-16 05:39 , Processed in 0.091921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