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53|回復: 0

十六次的和議、招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21 22:01: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鄭氏、滿清均利用心理戰術,向敵對陣營誘降,發表多種「獎勵叛變的條例」。清方最成功的例子是招撫鄭芝龍,當時業已看出鄭芝龍之出身微賤,個性跋扈,為隆武帝身旁的文臣所不齒,造成文武失和,是最佳招降的對象。
鄭成功的招亡納降,是「以重賞厚爵」處之,十年間有清將五十餘員,清官吏二十餘員,舊將三十餘員來降。賞、擢都很重。
第一次清方向鄭成功招撫的試探,是在一六五二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鄭成功是年攻佔海澄、長泰,圍漳州(請參閱p19)達半年之久。清方派遣鄭芝龍家人周繼武,持家書至廈門,為成功所拒。
第二次在次年五月,清廷派遣章京碩色為使,由鄭芝龍家人黃徵明、周繼武至廈門,以海澄公之爵位及漳州一府之地,誘降。鄭成功不為所惑拒之。
第三次在一六五三年(永曆七年、清順治十年)十一月,清廷以海澄公印及泉、漳、惠、潮等四府准其安插兵將之地的敕諭,與鄭成功談判。不成。
第四次在一六五四年(永曆八年、清順治十一年)六月,清再派內院學士葉成格、滿人阿山為使,並挾鄭芝龍之次子鄭世忠同往勸說。(請參閱p27清廷的和議)。
第五次在一六五五年(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九月至十月間,滿清派大軍欲攻廈門,迫鄭成功接受其招撫,但鄭氏以積極備戰來對付。
第六次在一六五六年(永曆十年、清順治十三年)十一月清廷以殺三族來威脅鄭芝龍,於是鄭芝龍再派家人到成功處,跪地接受和議。不成。次年四月順治下旨,鄭芝龍及其子弟,全部流徙寧古塔地方,家產籍沒收。但浙閩總督李率泰六月密奏,鄭芝龍一日不殺,成功之心,一日不死,不宜將鄭芝龍流徙寧古塔,以免走脫,為患未來。八月兵部議覆:「寧古塔地近江海,賊船往來叵測。芝龍就禁,恐有疏虞。應加鐵鍊三條,手足扭鐐,嚴飭章京兵丁,謹加看守」。
在此期間鄭清雙方的和議,若斷若續,相互往來文書,計有二十餘件之多。清方以挾降、待降、誘降、迫降之方式,而鄭成功的對策是,有撫必談,談而不就,不即不離。鄭成功死後,由滿清向東寧王朝主動提出和議計有十次之多。
第一次,一六六二年七月至十二月,由靖南王耿繼茂向鄭經提出,鄭經以十五顆印來敷衍(請參閱鄭經的王位繼承p33)。
第二次,一六六三年十月因鄭泰家族降清,靖南王耿繼茂、李率泰差官到銅山,宣招撫之意。鄭經提出需依朝鮮例,不削髮。和議破裂。
第三次,一六六七年(永曆二十一年、清康熙六年)五月滿清派遣總兵孔元章,到台灣見鄭經,求兩方罷兵、和議,以便解除將實施中的海禁,恢復通商。但以臣奉貢為和議之條件,鄭經的回應是「台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且先王在日,亦只差薙髮二字,依朝鮮則可,先王之志不可墜。」 因此和議不成。
第四次,一六六九年(永曆二十三年、清康熙八年)六月至九月,清廷任命刑部尚書明珠、兵部侍郎蔡毓榮南下到福州與靖南王耿繼茂、總督祖澤沛、泉州府知府慕天顏、都督簽事李佺,持詔書許以「蕃封、世守台灣」的條件,至台灣招撫。鄭經仍然堅持「不削髮」而無成。
第五次,一六七五年(永曆二十九年、清康熙十四年)十月清平南王尚可喜,因鄭經業已反攻大陸,得泉、漳、潮三府,威脅到尚可喜,又見到鄭、耿相互交火。故尚可喜提出和議,要求鄭經出兵攻業已反清的耿繼茂,若事成,尚可喜將力保奏將福建省封予鄭經。但是不久鄭耿修好,以楓亭為界。
第六次,一六七七年(永曆三十一年、清康熙十六年)四月鄭經失去漳、泉二府時,但尚有潮州、惠州及沿海諸島,而清軍卻無船可攻,故康親王傑書遣朱麟、臧慶祚等至廈門招撫。鄭經拒之。
第七次,同年七月至九月間,因蔡寅以朱三太子為號召,在同安、長泰、南靖等地起義抗清,清軍無力攻明鄭,故康親王傑書以息兵養民為辭,請照朝鮮事例,可以不用薙髮,不投降,只要稱臣納貢,再次欲和議。但鄭經要求沿海諸島為其所有,並以泉、漳、潮、惠下府資給糧餉,因而不成。
第八次,一六七八年(永曆三十二年、清康熙十七年)十月,清總督姚啟聖、滿將賴塔見鄭經僅保有沿海諸島,但防禦堅強,欲以和談瓦解之,派遣漳州進士中書張雄往廈門。和議不成,清廷再度加強一六六四年的遷界令,人民飽受其苦。
第九次,在一六七九(永曆三十三年、清康熙十八年)年五月派蘇珵往廈門修和,鄭方派賓客司傅為霖(請參閱p75)為使,至福州會談。鄭方條件是 一照朝鮮事例,二以海澄為廈門門戶,決不可放棄。和議不成,因在漳州的姚啟聖不能接受將海澄為公所。此後姚啟聖成為主戰派,並力薦施琅攻台。
第十次,一六八二年(永曆三十六年、康熙二十一年)鄭經業已死亡,而東寧王朝內部發生政變,又清方姚啟聖對施琅的專權極為不滿,因而由招撫取代戰爭(請參閱p73)。同時清水師提督萬正色,亦認為撫為佳。所以這次的條件是允許台灣不削髮,只稱臣,照朝鮮例。派原劉國軒部屬的黃朝用(請參閱p73)東渡台灣招撫。而東寧王朝此時軍政大權掌握在馮錫範、劉國軒之手,鄭氏子孫已失決策權,又滿清方面施琅掌權,不與姚啟聖配合,就逕行攻台。
縱觀此和議、招撫,在滿清因缺乏水師,又陸戰失利下,採取政治分化工作,以招撫的方式,來瓦解鄭氏王朝。以大帝國的招撫,而明鄭一律稱之為和議,簡單的理由是,不承認滿人對大陸有合法的主權。 又初期的和議中是以挾持鄭芝龍及其家族為人質,向鄭成功施展親情,高爵誘其入殼。但鄭成功熟讀深知歷史,不為所惑。又以朝鮮事例、薙髮、不投降來為難,最後並索三省之地使談判破裂。
在鄭經時期,他用時間、機智來週旋。先提出照朝鮮例、不薙髮的舊條件以難。後清方接受時,再以金、廈兩島及海澄不能退讓的要求,來擺脫表面和議,而實質上是投降的陰謀。鄭經在和議的過程中,表現出識大局,果斷英明,軍雖敗但政治立場不變的可佩情操。
滿清在誘降時期,對自己的軍事行動,有形無形中是一大拘束,而對鄭氏來說,確是擴軍徵餉,養精蓄銳之時。又滿人錯估鄭氏的決心和企圖,以優勢的兵力,夢想以伐交、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陳兵勢以待敵之變,可勝而不立取,結果反成敗局或延長戰局。有如歷史上的淝水之役、赤壁之戰,符堅、曹操兩者以優勢兵力,陳兵以待敵變,結果是失敗收場。由此觀之鄭氏王朝父子相承,在和議上的運用,以弱敵強,是可圈可點的。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4-18 23:19 , Processed in 0.042123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