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49|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滿清十三皇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7-25 14:5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文章出處: 烽火三國

清太祖 努爾哈赤 (1559-1626)

姓愛新覺羅,女真人。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在祖居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東北部,並屢次打敗明朝軍隊,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次年於寧遠城之役被明將袁崇煥炮石擊傷。憂憤而死。
  
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

清太宗 皇太極 (1592-1643)

清朝的開國皇帝。滿洲酋長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二十二歲登後金汗,在位十七年,他完善後金的政治制度,為清王朝的統治政權的確立打下了基礎。

改國號為清後,尊其父努爾哈赤為太祖。在位十六年。廟號太宗。

清世祖福臨 順治 (1638-1661)

順治六歲登位,由叔父多爾袞和堂叔濟爾哈朗攝政,是清王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1644 年多爾袞再明將吳三桂的邀迎下,乘明亡之亂率清兵入關,消滅李自成的順王朝,定都北京。建立一個佔據全國的王朝,1650年多爾袞病死,十四歲的福臨親政,在位十八年。

他注重整肅明王朝遺留下的腐敗吏治,推行與民生息的政策,為穩定社會,恢復經濟,鞏固清王朝統治政權作出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干盛世打創下基楚。

清聖祖 愛新覺羅  玄燁 (1654-1722)

在中國近二百個帝王中,有一顆特別璀璨奪目的明星,「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大帝」。如果說他是中華帝國眾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他在位時期,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訂「尼部楚條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

康熙大帝好學敏求,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在位六十一年,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干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清世宗胤禛 雍正 (1677?1735)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康熙的太子被廢後,胤禛繼承皇位,改元雍正.

胤禛誠信佛教,工於心計,性格剛毅,處事果斷.在位間嚴整吏治,清查虧空,並對滿清的賦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雖在再位僅十三年,但他勵精圖治,力求改革,整頓吏治,清理錢糧,攤丁入地,擴大墾田,火耗歸公,以銀養廉,創設軍機處,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歸流,等等,促進了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政局穩定,邊疆鞏固,統一增強,為乾隆創建「大清全盛之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具有開拓精神,有作為的皇帝。

雍正之死民間傳說和史書記載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民間傳說雍正被呂四娘所刺殺的傳說最為人所道。

清高宗弘歷 乾隆 (1711?1799)

弘歷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雍正死後繼承皇位,改元乾隆,於雍正十三年登基,成為清朝第六位皇帝。是再位最久,年壽最高,對中華帝國的發展起了最大作用的皇帝。

乾隆繼位時的清王朝已經過康熙,雍正兩代七十餘年的治理,社會上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再經乾隆的勵精圖治,使清王朝到強盛的頂點,以乾隆的雄才大略,廾鞏固和發展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今天中國固有版圖。

在位六十年,但後期乾隆好大喜功,使清朝腐敗之風滋長,使清王朝由盛轉衰.晚年自號為十全老人。乾隆時代是清王朝的轉捩點。

清仁宗順埮 嘉慶 (1760-1820)

順埮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乾隆六十年(1773),乾隆把皇位禪讓給嘉親王,改元嘉慶,乾隆帝為太上皇親訓政.大清王朝表面上一片歌舞昇平,旦實際上已是吏治敗壞,社會矛盾日益加深,民間起義此起彼落.

嘉慶四年,下詔誅和坤,福長安,抄沒和坤家財,充實國庫.

儘管嘉慶帝也想革除積弊,振興清王朝,但他的勢力不能改變清王朝走向衰弱的局面

清宣宗旻寧 道光 (1782-1850)

旻寧是嘉慶的次子,道光即位之初,中華帝國正面臨嚴重的內外危機,在內清王朝經"康干盛世"後已走下坡,史稱"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現在吏治腐敗,武備廢弛,國庫空虛,民眾反清鬥爭頻頻.在外,西方列強勢力東侵.鴉片荼毒國民.

道光頗想有一番作為.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圖中興.道光十六年任命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 斤,在虎門當眾銷毀。

是史上規模最大、銷毒數量最多的一次。而這樣的舉動也引發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係。

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並一再的對英政府請求:對中國出兵。同年6月,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軍在廣州遭頑強的反擊,既北上大沽口,道光這時才大吃一驚,立即命直隸總督琦善趕到天津談判,接受英國的條件,將林則徐等查辦,賠償英國商人.

但1842年英國再次對清王朝闊大侵略,清政府大敗卒與英國代表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不平等條約。接受這一結局,對於道光帝來說無疑是非常痛苦的。

據記載,再決定對英議和的那一天,他在宮廷的便殿上足足徘徊了一晝夜,周圍的太監聽見的是一陣又一陣的歎息聲,直到五更後,他才頓足長歎,走入大殿,簽發諭旨。

鴉片戰爭之後,道光帝在也無法振作起來,並全力力保和局。而在內部,以天地會,白蓮教等為組織的民眾起義風起雲湧,道光三十年正月,陷入內外交困之中的道光帝,帶著滿腹憂愁,病死於圓明園,終年六十九歲。廟號「宣宗」。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道光帝不算是聖明的皇帝,也不具備起衰振弊的雄才大略,但也不算是壞皇帝.與其說在於他資質平庸,或用人失當,不如說是他生不逢時.

清文宗奕濘 咸豐 (1831-1861)

奕濘是道光的四子,弱冠登基時,面臨的是中華帝國幾千年未有的變局和幾千年的強敵,接手的是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天災不斷,民眾起義此起彼落,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村爆發,西方列強虎視眈眈這樣的一副爛攤子.年輕的咸豐頗思有所作為,但事與願違,儘管他宵衣旰食,日理萬機,局面還是越來越壞.內憂外患,當了十一年的皇帝,竟沒有一天太平日子.面對無情的現實,他無可奈何的走上逃避現實的道路.自我沉醉使他只活了三十一歲的命.使他的遺孀慈禧太后弄權幾近半世紀.

清穆宗 載醇  同治 (1856 - 1875)

同治帝 載淳是咸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生於咸豐六年(1856)。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病逝於承德,六歲的載淳即位,為同治帝,因同治尚幼,故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親政。次年卒,年19。鎰號「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間,清朝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也辦「洋務新政」。所謂「同治中興」。但這些與同治皇帝都沒多大關係

慈禧太后   葉赫那拉(1835-1908)

清穆宗的母親。姓葉赫那拉,滿洲鑲黃旗人。西元一八五二年被咸豐皇帝選入宮,封蘭貴人,一八五七年封為貴妃。穆宗立,尊為聖母皇太后,尊號為慈禧。於穆宗、德宗兩朝先後垂簾聽政計四十七年。歷經大事,能識人,有果斷,晚年耽逸樂,寵佞幸,綱政遂紊。戊戌政變、庚子拳亂,後為禍首。卒謚孝欽。因與慈安太后所住的宮院分東西二宮,故世稱西太后,簡稱為西後。

清德宗載湉  光緒 (1871-1908)

載湉是醇親王的兒子,慈禧太后的外甥,內侄.登基時只有四歲,兩宮太后"慈禧","慈安"即"垂簾聽政".至光緒16歲,慈禧"歸政",但仍實掌大權.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歲次甲午,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日本趁機進佔漢城,擊沉我國運兵船,並攻擊我牙山駐軍。七月一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後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史稱為甲午戰爭。甲午戰敗後,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維新變法,其領導人物康有為以著書立論,發行中外公報主張變法,亦曾數次上書光緒,要求改革。其學生梁啟超則於上海主編時務報,鼓吹變法圖強。至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德宗下詔變法,以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反對變法,於是發動政變,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

末代皇帝溥儀 宣統 (1906-1967)

溥儀是醇親王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慈禧太后於十月發懿旨,立溥儀為嗣帝,十一月初,溥儀登極,號宣統。

三年後,辛亥革命暴發,宣統宣佈退位,中華民國宣佈成立,並優待清室,讓宣統在紫禁城繼續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幾次都想為清朝復辟,但都是事與願違。

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了共和國公民,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工作,後調入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專員,1967 病逝於北京。

為中華帝國最後皇帝。

 

臉書網友討論
2#
發表於 2011-7-27 00:44:40 | 只看該作者
不錯,看看。  

版主招募中

3#
發表於 2011-10-10 00:43:32 | 只看該作者
感謝樓主  


4#
發表於 2011-10-10 00:53:13 | 只看該作者
越多人支持越好~~~~~~~~~`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4-29 16:48 , Processed in 0.056596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