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87|回復: 0

鄭成功的介紹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25 15:3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鄭成功的介紹一. 鄭成功介紹
  鄭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賜姓朱,名成功。因此後人多以「國姓爺」或「鄭成功」加以稱呼。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早年浪跡四海,亦商亦盜。最後不但成為閩南首富,還當上福建總兵。當他旅居日本平戶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結婚,生下鄭成功。這也就是為何日本人始終很尊重鄭成功的主因。7歲時,鄭成功從日本返回中國,開始接受儒家教育。21歲的那年(1644),清軍入關,明朝滅亡。隨之而來的是父親降清,生母受辱自殺的變故。鄭成功遭受空前未有的打擊,跑到孔廟,燒毀儒服,以孤臣孽子自況,下定決心棄文從武,反清復明。

  從明永曆元年(1647)到永曆13年這段時間裡,鄭成功在福建一帶組織義軍,連絡反清勢力,與清廷做殊死戰。清人視他為眼中釘,用盡方法,包括逼迫鄭芝龍以親情向他招降。鄭成功基於民族大義,堅予回絕。並且率軍攻打南京。最後卻因戰略失策,不幸敗戰而回。

  鄭成功南歸後,開始籌劃攻佔台灣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經由通譯何斌的穿針引線,鄭成功於永曆15年率軍渡海征台。熬戰9個月之後,終於收復台灣。事實上,荷、鄭血戰的同時,鄭成功便已著手建設台灣:除掉設立官署,清查田籍外,還下令屯田,允許官兵圈地成家,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台開墾。因此,雖然荷蘭人敗歸後不到半年,鄭成功便於永曆16年5月8日因病逝世,但在他的努力規劃下,一個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漢人社會架構已在台灣隱然成形了。

  鄭成功收復台灣,不但為明朝延一命脈,更使西方殖民勢力遭受重挫。後人感恩懷德,四時香祀不斷。有關他的傳說,更是在民間流傳不已。
◎鄭成功-大家一致公認的中國民族英雄,獲得極高的評價。'
(2)鄭成功從人格提升到成為神格的英雄,是漸進、累積的。
  有「民族英雄」之稱:是由於他效忠明皇、抵抗滿清和驅逐荷人 ↓
  整個清朝時代,鄭成功的忠臣角色大於民族英雄的角色。「延平郡王」稱號,便是強調他忠君的思想。↓
  從「福建的地方英雄」到成為「中國民族英雄」原因:反清復明的立場,符合孫中山「驅逐韃虜」的宣傳口號。此時他成為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榜樣。
  抗戰爆發,中國為了更強化民族意識,培養人民認同的情感,因而加強民族教育,因此歷史上的忠君人物皆被塗上民族主義的色彩,鄭成功當然也不例外(鄭成功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收復台灣」的英雄人物。標榜他的功績,富有反抗日本的精神以及暗示收復台灣的決心。)  歷史地位再度提高:國共分裂。國民黨退居台灣,中國則完成政權的建立,雙方都拿鄭成功當做宣傳。國民黨:推崇鄭成功反清復明,符合「反攻復國」的宣傳;中共則強調鄭成功驅逐荷人的事蹟,強化中共要「解放台灣」的口號↓

  反美高漲時期,鄭成功的逐荷之舉,確實都鼓舞了雙方的民族情緒。然而,日本人也肯定鄭成功形象(因為他是第一位日本後裔遠征台灣的例子。)
  日本人重視他有其原因: 1.日本「收復先人土地」之說。2.鄭成功跟德川幕府有過密切來往。3.還要求過日本出兵,用來攻打清兵,前後達廿三次。3.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因為日本江戶劇作家進松左衛門作品「國姓爺合戰」的問世,使鄭成功成為日本民間的英雄人物。)
日本統治台灣後,鄭成功便被「日本化」了,塑造為日本的歷史人物。其性格完全被扭曲,完全被用來當作政治工具。
(3)施琅地位的提升-對台政策之新階段而重新展開考察。
A. 施琅促使清人攻打台灣的原因:與鄭成功的私怨。但是最近中共史家開始把施琅的史實、民族主義和統一台灣聯繫起來,發展出一個全新的歷史解釋。在歷史上,中國統一台灣是完成於滿清康熙皇帝的統治之下,因此中共有意以「滿洲皇帝」自況,因此對於協助康熙評定鄭式王朝的施琅便要重新評估,鄭成功的角色也必須重新塑造。
D. 鄭成功跟施琅征台的動機: 兩人都不相同。兩人都主張保衛台灣,而且施琅不是鄭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繼承者。中共學者的解釋下,因為鄭成功不理智的處理(與施琅之間的恩怨),造成施琅的投清。中共為了對台的政策,採取一連串的全新解釋乃是為了強化「台灣自古即屬於中國」的合理性。

E. 醒思:關於兩人的評價問題,重點應該擺在台灣接受鄭成功與清朝的統治之後,台灣人民到底接受的是什麼樣的政治?

  一個史觀的建立,並不能夠隨著當權者的意願而改變。追求一個穩定的、長久的台灣史觀才是研究台灣史的使命。歷史的研究,必須做到盡量科學化、公平公正、落實的精神,要能夠獨立於任何政治干涉下,這樣的歷史研究才是真正客觀,正確的道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4 10:59 , Processed in 0.0200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