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85|回復: 0

「曹劌論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25 19: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曹劌論戰」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魯國。魯國當時國小力弱,鄰近的齊國舉兵伐魯,魯國形勢十分危急。魯莊公無計可施,只好硬著頭皮迎戰。當時曹劌雖身為平民,但對國家形勢相當了解,於是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協助魯莊公指揮作戰,以弱小的魯軍擊敗了強大的齊軍。
在這次事件中,曹劌和魯莊公進行了兩次「論戰」:一次是在戰前,論及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一次是在作戰中,論及作戰的謀略。

第一次「論戰」,曹劌提出戰爭應以國家政治優劣和民心向背為基石。兵家認為這兩個因素是獲取戰爭勝利的必備條件,《孫子兵法》以「五事」作為衡量戰爭勝負的標準,強調民心的重要性。在「七計」中,孫子又提出應以「主孰有道?」、「法令孰行?」等來判斷戰爭勝負。吳起則強調「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也將國家政治作為戰爭決策的首要因素。

第二次「論戰」,曹劌根據敵軍來勢兇猛、實力佔優的具體情況,制定了避其鋒芒、後發制人的策略。《孫子兵法》的《虛實》篇說「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對待強大的敵人,不能硬碰硬地打,要避開其強大的形勢,尋找弱點加以攻擊,以極小的代價獲取可觀的戰果。《軍爭》篇亦講到「後人發,先人至」(比敵人後出動,卻比敵人先到達目的地),曹劌認為齊軍在士氣衰落的時候,戰鬥力開始下降,魯軍正好趁此機會後發制人,一擊而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4 04:17 , Processed in 0.0195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