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70|回復: 0

秋冬的藥膳食療與藥酒(1)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28 21: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中秋節過後,一次又一次的東北季風迫不及待的接踵南下,入夜後涼爽的風,讓人驚覺,寒冷的秋天即將來臨,許多人已經興起秋天養生的念頭,及著手調製冬天時準備養生之藥酒,但什麼樣才是最正確的方式呢?由於門診中患者的詢問頻率日漸增加,故筆者寫下這篇文章,做一說明。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古代中國農業社會一年的作息,經過一季暑濕的夏天,人們多會進食生冷的瓜果及冷飲,這些食物最容易損傷脾胃的功能,到秋季人體陽氣漸弱,陰氣漸長,脾胃功能及抵抗力下降,若在此時大量進食稠膩的滋補品,會突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腹瀉等症狀,造成“不受補”的現象,故在嚴冬進補之前,應以秋冬食療滋陰潤燥,調補脾胃,以恢復腸胃功能,進食後無脹滿感,以為冬令進補開路,故中國民間有「冬令進補,秋墊底」的說法,實為老祖宗經驗留下之至理名言。

秋季膳補食療該怎麼進行?首先應了解秋季的氣候特點及對人體帶來的影響,因時、因症、因體質實施,方能達到確實的療效。

(一)、秋天五行屬金,五臟屬肺,與六腑之大腸相表裏,與呼吸功能,水液輸佈,皮膚的潤澤,抵抗力有密切的關係。
(二)、秋高氣爽,氣候轉涼,萬物陽消陰長,陽氣不足,容易感冒,感受風寒,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容易發作,因燥而血液循環變差,易發作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重症。
(三)、氣候乾燥,秋燥律易傷
→影響呼吸道:口腔粘膜、氣管、支氣管容易引起發炎或燥咳等症狀。
→影響皮膚:津液潤澤減少,產生乾燥脫屑、搔癢,甚至全身癢,臉部緊繃脫皮,嘴唇乾裂,甚至流血。
→影響腸胃道:腸道津液減少,加上水分補充不夠,容易產生便秘的症狀。也會因過於乾燥,口乾舌燥,使消化吸收功能變差。
(四)、〝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是個悲思的季節,花木凋零,有些人會因萬物所感產生悽涼,憂鬱悲愁、煩燥等情緒,易引發燥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資料來源: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提供:慈愛綜合醫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2 16:53 , Processed in 0.0180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