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404|回復: 3

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8-6 20:33: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魯莊公姬同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羽,一直蓄謀爭奪君位。

魯莊公於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西元前662年)生了病,因為夫人哀姜沒有兒子,莊公與三弟叔牙商量立誰為國君,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收買,主張立慶父;莊公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莊公與其妃子生的兒子公子姬般。

不久,魯莊公死去。季友力主莊公的兒子公子姬般繼承君位,處死了叔牙。慶父與哀姜密謀,乘喪期暗殺了尚未正式即位的姬般。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生的兒子公子姬開,為魯閔公。慶父更加肆無忌憚,野心越來越大,百姓對慶父恨之入骨。

魯閔公二年,慶父又指使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著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響應,慶父知篡位難成,逃亡到莒國,哀薑逃到邾國。

西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為國君,即為魯僖公。莒國將慶父交還魯國。慶父求赦罪不成,在汶水邊自殺。因為哀薑是齊公室之女,所以齊桓公很生氣,將哀薑召回,也殺了。

西元前661年冬,齊桓公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瞭解情況。不久,仲孫湫把瞭解到的魯國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報告,並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己!”這是說慶父殺害國君,製造了魯國內亂。如果不除掉他,魯國的災難便不會停止。

後來,“不去慶父,魯難未己”這句話演變為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泛指罪魁禍首不除,國家或社會便不得安寧。後人也常把製造內亂、使國家社稷得不到安寧的人比做慶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4-30 21:25 , Processed in 0.0169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