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31|回復: 0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8-24 14:2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一書從政治、經濟到意識形態領域,提出了管理國家,統治人民的理論和原則。

管仲認為禮、義、廉、恥是國家得以維繫的精神支柱,稱為“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死亡”。主張“令順民心”,認為“授有德”,“務五谷”,“養桑麻,育六畜”,是實現“國安”、“食足”、“民富”的主要途徑;認為“政之室也”是對百性“予之為取”,“量民力”、“不為不可成”,強調要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分工,使民各為其所長

管仲,又稱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經濟學家,穎上郡穎水之濱人。管仲出身貧賤,曾與好友鮑叔牙一起經商,在坎坷的生活中,兩人結成了深厚的友誼,被後人傳為美談的管鮑之交。管仲曾經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春秋時期齊國第三個君主襄公是個昏暴之君,在他統治時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了避難陸續外逃;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逃到了莒,公子糾在召忽和管仲的幫助下逃到魯國。在此之後,齊國發生內亂,襄公被殺,公子無知立為齊君,無知也是個昏暴的人,不久就被雍林人殺掉。這時,公子小白在國內貴族國氏、高氏的幫助支持下乘機從莒返國,去奪取君位;魯國聞知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公子糾回國奪取君位,並派管仲在公子小白回國的途中把他殺掉。管仲路遇公子小白,放箭射中他的帶鉤,小白應弦而倒,用裝死騙過了管仲的追擊,並搶先趕回齊國,奪得了君位,他就是春秋第一個赫赫有名的霸主──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後,立刻發兵拒魯。這年春天,雙方在乾時兵戎相見,魯國兵敗,公子糾被殺,管促也成了齊國的階下囚。鮑叔牙力勸桓公釋管仲之囚,並推薦說管仲是個難得的治國之材,應委以重任;使管仲代替自己的卿位置,並甘願作他的下屬。管仲博學多才,深得齊桓公的賞識,於是齊桓公不計前嫌,答應了鮑叔牙的請求,將管仲任命為卿,並尊稱他為“仲父”。
  
管仲治齊40年,實行一系列改革內政外交的重大措施,使齊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都取得了優勢。曾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個國家。他對外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挾天子以命諸侯,從而鞏固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對內實行改革,發展工商漁鹽冶鐵,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的好壞分出等級來徵收租賦。“作內政而寓軍令”,寓令於民,擴大了齊國之兵源,增強了齊國軍隊的戰鬥力。為了加強統治力量,管仲說服齊桓公舉賢任能,制訂選拔人才的制度,士經3次審選,可為“上卿之讚”即上卿助理。他還將齊國分為15個士鄉和6個士商鄉,各司其職,治國之道。
  
管仲寫的《管子》是先秦典籍中保存我國古代經濟思想資料最為豐富的著作。現存的《管子》是西漢末年間劉向從他所收集的564篇中刪除重複而編輯的,後又佚失10篇,實際僅剩76篇。“倉廩實而民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是《管子》經濟思想的理論基礎。《管子》一書對經濟領域中的諸要素如:財政、金融、貨幣、貿易、稅收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論述,還沒有任何一部著作能比《管子》更能體現和反映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並且由《管子》確立的經濟思想,指導了中國封建經濟幾千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5-3 07:51 , Processed in 0.0188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