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067|回復: 0

中藥和西藥的差異在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28 21:57: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兩種不同的功效原理
藥為醫所用,藥與醫相表裏,有什麼樣的醫,就有什麼樣的藥。醫學原理貫徹到藥學中,藥學化為藥物的功效原理。藥物的功效原理是對於藥物之“何效、效何、怎效”等規律的認識和駕馭。一種藥物往往有多種藥用的性能、功用、療效,根據不同的醫學原理,可以從中選擇和開發不同的功效,通過不同的方式,作用於不同的目標,發揮不同的療效,進行不同的評價,由此形成不同的功效原理,發展為不同的藥物體系和功效模式。

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防治疾病的藥物,即“中醫之藥”。中醫學的樸素系統論思維以及氣、陰陽、臟腑、經絡、病因病機、辨證論治、治病求本等基本理論貫徹到藥學中,以其為根據和標準來選擇、開發、評價、使用藥物,注重藥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和組方配伍,形成中藥的功效原理,發展了中藥、方劑體系及其功效模式,其突出特點是以“證”論效、整體功效、中介調理。

西藥是在西醫理論指導下防治疾病的藥物,即“西醫之藥”。西醫學的還原論思維以及生理學、病理學、病因學、防治學、化學治療等基本理論貫徹到藥學中,以其為根據和標準來選擇、開發、評價、使用藥物,注重藥物的化學成分、構效關係、作用靶點、特異功效,形成西藥的功效原理,發展了西藥體系和功效模式,其突出特點是以“病”論效、成分功效、特異作用。

藥物的功效原理是“藥”系於“醫”的紐帶,中藥與西藥的根本差異在於“系”於不同的醫學,表現為功效原理的不同。中藥“西藥化”必然“背離中醫學”,“背離中醫學”也必然“西藥化”。究竟是不是“西藥化”和“背離中醫學”,關鍵在於是不是廢棄中藥固有的功效原理,換成為西藥的功效原理。

中國醫藥學在藥學領域的創造和貢獻絕不僅僅是幾千種中藥和幾萬首方劑,更為重要的是貫穿於其中的功效原理。它反映著中醫使用中藥所駕馭的“何效、效何、怎效”的機制和規律,是中藥作為“中醫之藥”的精髓和靈魂,是中藥之特色的實質和核心,是中醫藥之理、法、方、藥高度統一的深刻體現。如果抽掉中藥的功效原理,就割斷了中藥與中醫的血肉聯繫,把中藥變成“非中醫之藥”,為中藥西藥化開闢了道路。

中藥的現代研究需要分清中藥與西藥兩種不同的功效原理,堅持和遵循中藥固有的功效原理。目前迫切需要就三個基本的原理問題劃清界限:以證論效與以病論效、整體功效與成分功效、中介調理與特異作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TShopping

GMT+8, 2025-9-2 12:20 , Processed in 0.0201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