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6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享] 剖析作業系統的商業模式:作業系統大多免費,如何獲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9-7 05:58:4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Source:network

這幾天研究到作業系統的商業模式,讀過很多資料,做過一些調研,這裡就粗淺說說我的看法。

先說結論
1、 軟體必須開放,但硬體可以封閉!前幾年,Google憑藉開放的硬體模式獲取了極高的市場份額,但由於硬體的多樣化程度不高,隨著蘋果進入大螢幕和低價市場,產品體驗優異的蘋果份額將逐漸上升。
2、 同樣不掌控硬體,微軟的網路產品很少成功,但Google掌控了Android的生態。這是因為軟體預裝現象的存在,使得微軟、Google的優勢僅僅在於免費預裝,那麼只有具備強大網路產品開發能力的Google能夠勝出。
3、 蘋果掌控硬體,所以能夠部分避開產品層面的較量,透過渠道優勢,使得iOS系統中的蘋果地圖戰勝Google地圖。

一、 三巨頭商業模式簡述
三巨頭商業模式各異。作業系統三巨頭為蘋果、Google、微軟,市值分別為6,400億美元、3,600億美元、3,850億美元,也是IT五巨頭之三(另外是Facebook和亞馬遜)。商業模式上,蘋果,較為封閉,微軟開放而不開源,Google開放且開源。如下表所示。

簡單解釋一下,熟悉的朋友可以跳過:
(1) 硬體:蘋果的硬體完全由蘋果自行生產,而微軟、Google均選擇將自己的作業系統授權給其它的廠商生產。
(2) 作業系統:蘋果封閉不解釋。微軟作業系統是閉源的,主要商業模式是收取作業系統的授權費用。Google作業系統是開源的,主要商業模式是透過作業系統為自己的APP導量。
(3) 軟體:三巨頭均選擇了開放。但三巨頭通過作業系統的預裝優勢,或多或少為自己的商業模式導量。

二、用五個商業案例,剖析作業系統商業模式
1、微軟、蘋果PC作業系統大戰:軟體絕不可封閉
蘋果,軟硬體均選擇封閉。而微軟,在軟硬體均選擇開放。最終,缺乏軟體、價格高昂的蘋果潰敗,而提供多種硬體規格、多種第三方軟體的微軟獲取了最終勝利。

小結
硬體的封閉,將使用戶群受到極大的局限,如蘋果的Macintosh,因定價過高,被侷限於高價市場。
而軟體的封閉,則無法提供用戶想要的很多功能,將極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使用體驗。
這個故事,似乎說明了開放將戰勝封閉。但我們從後面更多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其實硬體可以封閉,只是軟體必須開放!

2、 蘋果、Google行動作業系統大戰:開放者快,封閉者強
蘋果推出的iOS系統,軟體開放,硬體封閉。Google的Android則選擇全開放戰略,軟體、硬體、作業系統全線開放。
軟體上,同為開放的Android相比iOS,沒有任何優勢。但憑藉開放的硬體和作業系統,Android在硬體多樣性上大大勝出,份額高速增長,大超iOS。
Android硬體多樣性主要表現為兩點:1、中低價市場;2、大螢幕市場。
而其中,大螢幕市場尤其以三星為主導,三星憑藉大螢幕手機S3一舉成功,而後迅速坐上智慧手機頭號寶座。
針對Android的兩大優勢,蘋果分別推出低價版的iPhone 5C和大螢幕版的iPone 6 Plus。5C因為定價還是過高,不是很成功,但6 Plus,則真正衝擊到了Android大螢幕市場。
我們可以看到,至蘋果推出大螢幕之後,三星的銷量急轉直下!

小結
硬體的多樣化程度,遠遠低於軟體!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包攬一個平台上的所有軟體,但可以包攬市場需要的所有硬體!
開放的商業模式在滿足多樣性的同時,也喪失了質量,因為封閉,蘋果具有更高的毛利率,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好的開發者體驗。一旦完成硬體多樣化,必然能夠奪回曾經失去的市場份額。

3、搜尋市場大戰:微軟開放模式的弊端
在Google還是新創公司時,幾乎所有的VC都會問Google一個問題,如果微軟做了一個搜尋引擎,你們怎麼辦?
掌控作業系統的微軟,似乎就掌控了軟體的入口。被捆綁在Windows中出售的IE,輕鬆幹掉冉冉升起的第一代網路巨頭Netscape,便是這種恐慌的最好證明。
後來,微軟真的做了Bing,捆綁在IE之中出售。
Google是如何過關的呢?答案竟然出奇的簡單。Google聯繫了大量硬體廠商,如Dell、惠普,在出廠的PC中付費預裝了Google Toolbar!
於是,當時的用戶拿到電腦時,會發現自己的IE瀏覽器上同時裝有Bing和Google的工具條。而此時,擁有品牌和技術優勢的Google獲得了勝利。

小結
微軟模式實質包括兩部分:1、外包模式,即為PC廠家訂做作業系統。2、免費預裝。
但免費預裝後,如果你面臨的是網路巨頭,對方不在意預裝費這點小錢時,實質上,最後還是品牌和產品的比拼!不掌控硬體,那麼在軟體上,就還是需要拼產品。

4、 Android系列軟體大戰:產品是Google模式的致勝點
Google,透過一種複雜的手段,控制了Android生態系統。
首先,Google推出開源Android系統,但在後續升級中,對其中關鍵組件逐步替換。譬如用Chrome代替原瀏覽器、Google Search代替原搜尋工具。開源的瀏覽器和搜尋組件,產品體驗遠遠落後於Google研發的閉源App。
其次,將所有Google App打包(包括Google Play、Google Search、YouTube、Gmail等幾十個App),稱為GMS。所有的硬體廠商,可以選擇預裝GMS所有軟體,或者完全不預裝GMS。如果選擇預裝GMS,還必須接受的條款則是,在所有的出廠硬體中預裝GMS(即不可選擇部分手機預裝GMS,部分不預裝)
第三,將閉源App的API接口體驗做得很好,而把開源組件的API接口體驗做的很差。誘使開發者使用閉源App的API接口。從而導致不預裝GMS的Android手機可使用的應用數量極少。
上面的三點相輔相成,如果難以理解,一句話表明,Google在絕大多數手機上成功預裝了GMS!當然特別要說的是,由於中國政府和Google的特殊關係,中國的手機不在此列。
而很多廠家也在希望撼動Google的地位。譬如三星,在出廠的Android手機上,就預裝GMS的影子App(即功能類似的App)。但顯然,面對「Internet」和「Chrome」,用戶更傾向於選擇後者,而後者的產品體驗也確實更好。

小結
Google模式的本質,在於免費預裝!作為網路巨頭的Google,通過優質的產品體驗,在預裝的數個軟體中,擊敗對手。
能否研發出優質的網路產品,是Google和微軟的最大區別。這個區別也導致了,Google可以通過網路服務獲利,而微軟始終只能賣作業系統!

5、 地圖大戰:蘋果軟硬一體化優勢畢顯
蘋果於12年10月推出自家地圖App,推出之後,因為用戶體驗極差,以至於庫克親自向用戶道歉。
但隨著蘋果地圖技術上的逐漸完善,以及對Google地圖App的限制,蘋果地圖迅速獲取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根據數據,2012年11月,Android + iOS的Google地圖用戶數量達8110萬,而在2013年11月,下降至5870萬。其中蘋果地圖的衝擊作用明顯。

小結
蘋果同時掌控軟體和硬體,所以蘋果地圖被預裝上手機,Google地圖必須下載,而且是閹割版!軟硬體一體化,使得蘋果脫離了產品比拼的層面!

從PE(本益比)角度替網路行業估值
五個案例已經說完,說句題外話,網路行業最有魅力的部分就在於商業模式的瞬息萬變,這也決定了網路行業估值的最難點,在於PE(本益比)的確定。故我向來認為,單就網路行業賣方分析師而言,一流分析師執著於PE,二流分析師才糾結於EPS。完成「商業模式—本益比」中間傳導方式的研究,才是網路分析師的精髓。
那麼從這個角度,再簡單說說我的結論

1、 硬體業務:在行業發展前期,開放模式由於較快的發展速度,可以給較高PE(如三星)。但後期封閉模式的優勢更加明顯,應該給較高PE(如蘋果)。

2、 軟體業務:軟硬一體化的軟體業務(如蘋果),可以給較高PE,因為可以盡情發揮渠道優勢。不掌控硬體的軟體業務(特指作業系統廠商提供的),也必須比拼產品,所以Google的軟體業務能夠較高PE(但低於蘋果),微軟的軟體業務只能給較低PE。


 

臉書網友討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4-20 10:08 , Processed in 0.147114 second(s), 25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