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opping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715|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享] 諸葛亮用人得失:愛用趙雲為何卻長期不用趙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4-10 09:56:1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ush to Facebook
(圖片來源)

諸葛亮為何多用趙雲
一直到《三國演義》發展到將近三分之一,諸葛亮才在鋪墊中登上舞台。如果說此前的三國中充滿了戰、詐、計、策,到了諸葛亮出場,才開始進入到謀和算的新高度。
《三國演義》開始時,對於劉備來說,已經建立了以關羽、張飛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將在趙雲迅速加入後已經得其三。然而這個強大的軍事核心組合除了對黃巾軍有不少勝利,在面對董卓、呂布和曹操等軍事集團時,卻是敗多勝少。

諸葛亮出現的巨大價值,在於為劉備制定了一生最關鍵的政治發展綱要和軍事作戰戰略。諸葛亮好比影響力極其巨大的催化劑,讓劉備手下許多將領得以發揮其更大的能力。尤其是在三國時代規模最大、最具決定性的一戰----赤壁之戰中,劉備集團在諸葛亮指導策劃下,政治、外交和戰略戰術都取得了全面勝利。

然而在赤壁及至以後的一系列事件中,諸葛亮運用最多的卻不是關羽、張飛,而是趙雲。前往拜風台帶趙雲,是看中他武藝超群帶來的威懾力;選派陪同劉備去東吳相親,是因為趙雲謹慎小心,能依計行事;就連最後從孫夫人那裡奪回阿斗,諸葛亮還是用了趙雲,因為他原則性強,不怕得罪人。

諸葛亮多用趙雲,一方面是趙雲不計較得失,樂於服從安排,又才華橫溢。另一方面,儘管劉備多聽從諸葛亮建議,但畢竟眾人是效忠劉備。尤其在劉備的核心團隊中,張飛雖然敬重士人,非常尊重諸葛亮,但關羽卻自視甚高,並不容易輕易調遣。在劉備為數不多的大將中,諸葛亮能夠自如調動的大將,其實只有趙雲。

但即便是諸葛亮,同樣未在劉備面前極力提攜趙雲。當龐統嫌官小而抱怨,諸葛亮馬上向劉備反映,劉備立刻將其陞官。但趙雲一則從無埋怨,諸葛亮也從不主動進言提攜。這位名將直到70歲時仍得自告奮勇,請求隨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衝殺在作戰第一線。在孟達被殺、街亭已失的頹敗局面中,趙雲再次被任命斷後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他不但圓滿完成任務,還不損失一兵一卒。可歎他一生追隨劉備,卻從未有機會獨當一方。在三國中人才最為匱乏的蜀國,這是趙雲的悲劇,何嘗不是劉備的失誤。但諸葛亮卻為何不置一詞?


從荊州之失看諸葛亮的用人環境
荊州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奪取西川,此後進軍中原的最重要戰略要地,按理說必須由一員集文韜武略,忠誠謹慎,並充滿政治外交智慧和大局觀念於一身的大將鎮守。在人才相對匱乏的劉備集團,其實僅有關羽、趙雲兩個選擇。關羽雖然武藝超群,但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缺乏政治智慧。當馬超歸順劉備後,已經在荊州鎮守的關羽聽說劉備誇讚馬超,竟然致信劉備,要和從未謀面的馬超「單挑」。這不但是可笑的匹夫之勇,更將國家大事視同兒戲。顯然,關羽其實是向劉備索要地位上的認可,這也是他立足劉備集團的根本。

諸葛亮深知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主動致信關羽,贊其「絕倫超群」,暫時安撫了這顆自負的心。但關羽覆信羞辱盟友孫權友善求婚的舉動,無可挽回地表明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和外交上的愚蠢,終於導致殺身之禍。在諸葛亮眼裡,失去關羽事小,失去荊州事大。然而無法任用趙雲,終於讓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發展戰略受到無可挽回的連鎖打擊。

諸葛亮在自己提出的《隆中對》上,已指出劉備集團發展的核心基石在荊州。但在劉備邀其入川,讓其「自量才委用」時,卻錯把荊州守將的任命交付給了關羽。對於這個托付,已經顯示出諸葛亮雖然謀略過人,但在識人和用人方面比劉備遜色許多。劉備只是讓關平托書,諸葛亮的過多思考,認為劉備是暗示讓關羽留守。諸葛亮如此考量,多數與他的地位有關係。

諸葛亮在托付關羽後,一聽雲長「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的口氣,已經意識到關羽在治理荊州的認識上有問題。然而此時欲待不與,其言已出,只得明示關羽以正確的戰略。然而任何戰略都要量才而用。諸葛亮明知關羽性如烈火,為人剛愎,並不適於在荊州這個三國對峙的風口浪尖,但終於還是沒有改變主意。荊州之失,諸葛亮其實要負主要的用人責任。

諸葛亮用人的局限性
深刻的戰略洞察力、高超的外交能力,未能彌補諸葛亮在識人用人方面的欠缺。從人才的吸納和培養上,劉備時代雖然已經面臨人才缺失,蜀國成為三國中最先衰亡的一方,人才最為匱乏是其主要原因。但這人才匱乏的背後絕不僅僅是荊州之失,白帝城劉備托孤之後,諸葛亮再未建立起有局面的人才隊伍,才是蜀國頹敗的根本原因。

與自我約束極強的諸葛亮相比,劉備和曹操的用人觀似乎都有些不擇手段。曹操早年招募眾多人才,又吸納眾多降將,沒有諸葛亮那麼多品德的追問。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求賢若渴的曹操在兩次發佈《取士無廢短令》、《舉賢勿拘品德令》,進一步指出,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都有德行。

如果說劉備和曹操善用權術,甚至無所不用其極,那麼諸葛亮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劉備對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評價,諸葛亮並沒有放在心上。其實馬謖才華橫溢,在七擒孟獲戰爭中定下關鍵謀略,並非不可大用。但他只是優秀的參謀人才,並不適合去前線獨當一面。

街亭之失,其實是把荊州托付關羽的重演,問題還在於諸葛亮用人不當。錯便錯了,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不給人以機會?當年劉備夷陵之敗,黃權被隔在江北無法退回,不得已投降曹操。劉備尚體恤黃權的難處,知其不得已才投降曹操。諸葛亮卻全無劉備的氣度,蜀國本來已人才匱乏,諸葛亮先殺劉封,又殺馬謖,看似維護了軍紀,但他卻沒有看到自己痛哭的同時,10萬大軍也在為馬謖落淚!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同樣注定了他不可能成為開拓性的統帥人物,也不可能信任和重用類似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待魏延的態度。

僅僅因魏延是降將,諸葛亮便斥責其品行,「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按這個標準,向劉備獻地圖的張松當是最大的不仁不義。若諸葛亮是劉備,哪有接納地圖,奪取西川的可能?又哪能容黃忠、馬超等一干降將?劉備晚年重用富於冒險精神的大將魏延,一生參與平定四川,奪取漢中,七擒孟獲,北伐中原。但這一切功績和忠誠都未改變諸葛亮對他的成見,甚至在退兵時錯誤任用楊儀這樣的小人,激發內訌,殺死魏延,導演出蜀國後期最大的冤案和悲劇。

如果說諸葛亮在用人方面頗有局限,那麼在培養人才方面則是徹底的失敗。從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到命殞五丈原,27年時間,諸葛亮竟然沒有能培養出一個自己的接班人。終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一說。

諸葛亮在人才培養上最大的問題,便是不肯放權。當二十軍棍這樣的小事都要親力親為,那些具有才幹的將領們的壓抑感可想而知。相比劉備重用黃忠,曹操重用張,劉備就算再留給諸葛亮幾個魏延又如何?歷史上和演義中被過度美化的諸葛亮,或許更多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品行的守成幕僚人物。




 

臉書網友討論
2#
發表於 2012-4-10 23:37:14 | 只看該作者
不回帖不行......

版主招募中

3#
發表於 2012-9-1 02:07:35 | 只看該作者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免責聲明|TShopping

GMT+8, 2024-4-20 11:06 , Processed in 0.133444 second(s), 25 queries .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TShopping綜合論壇 立場無關 如有意見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寫信聯絡我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